人民网首页

“红色云展厅”在青岛举办研讨会

“红色基因库”线下多维呈现 在时光穿越中体悟信仰的力量

2021年10月13日20:35 | 来源:党史学习教育官网
小字号

人民网青岛10月13日电 一块大屏、 一本小图册,集纳一千多个海报、一千多个二维码,手机扫一扫,线上资源随时调取,全国各地的百余家红色场馆就呈现在用户面前,可听、可看、可感;线下“红色云展厅”的体验馆里,“红色基因库”通过VR党建一体机、AR智慧党建沙盘、人民网智慧党群服务大屏、VR国防科普学习装备等一系列科技范儿十足、内容场景丰富的产品和服务,吸引了众多参会嘉宾的驻足体验。

“红色云展厅”智慧党建体验现场

作为“红色云展厅”公益展播活动的第一个阶段性成果总结,10月12日,由人民网、中国传媒大学、奇安信集团共同主办的“红色云展厅”公益展播活动研讨会在山东青岛成功举行。来自全国百家红色场馆的代表以及数十家省市区广播电视台的嘉宾齐聚青岛,共同探讨如何发挥科技和传播的力量,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火起来。

“红色云展厅”公益展播活动研讨会现场

如何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带着这个目标,今年年初,人民网、中国传媒大学、奇安信集团共同发起,联合全国百家红色场馆、数十家省市自治区广播电视台,共同推出了“红色云展厅”公益展播活动。“红色云展厅”旨在通过5G、云技术将各地红色纪念馆、陈列馆、展示馆、博物馆等党建党史内容数字化,形成“红色基因库”。“红色云展厅”在人民网上线以来,通过年轻化的表述、情感化的表达使党史故事获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遵义会议会址里唯一活着的文物”话题阅读量2.7亿,“百年雪松见证革命火种诞生”话题阅读量1亿,“李大钊26岁时撰写的爱国之声”话题阅读量5441万,“80年前的扫盲课本”话题阅读量4830万……陆续推出的红色场馆文物背后的党史故事,成了一个个火遍全网的“爆款”。截至目前,“红色云展厅”仅在人民网自有渠道的访问量就超5.85亿,互动量超28万次。目前“红色云展厅”1.0版本已经圆满完成阶段性任务,还需持续深化并扩大覆盖范围。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廖祥忠致辞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廖祥忠在致辞中表示,“红色云展厅”是利用现代科技建构可知、可感的中华精神家园的重要探索,也是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数字化传播的生动实践。项目运用现代传媒技术,深挖红色文化资源的潜力,推动革命纪念馆的数字化转型,将历史文字和图片转化为融媒体产品,将各地红色资源汇聚至云端,建立可及时升级、可持续传播的红色资源库,促进了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奇安信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裁蒋虎则在致辞中提出,“红色云展厅”展览展示系统的建设目标,就是让人无论身在何处、是否在现场,都能感受其中,让受众能够与系统融为一体;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是在现有良好合作基础上,更进一步深度工作,把“3+N+N”的合作模式升级为“3+1+1”模式,针对每一个场馆、依托每一个当地的广播电视传播机构,深度策划,一馆一策;并表示,奇安信集团非常愿意在未来的推进工作中更多的贡献科技和网络安全力量。

“红色云展厅”项目是内容科技运用于党建党史领域的最新案例。研讨会的主旨发言环节,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国家高端智库专家陈坚,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副院长秦瑜明分别就如何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红色文化如何创作与传播等问题发表精彩观点。陈坚认为,红色文化永远会成为我们时代的主流,永远会成为我们信仰的底色。秦瑜明表示,“红色云展厅”项目在创作过程中充分挖掘红色故事中贴近现实生活的内容,让红色故事表达具有人情味、烟火气。

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副主任毛维静则分享了地方主流媒体助力红色文化传播的“上海经验”。毛维静介绍,在红色资源的保护方面,上海“一网统管”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哪里发生了破坏红色遗迹遗点情况,大数据平台会第一时间捕捉识别,上传文旅、公安等部门。

圆桌论坛:内容科技赋能党建创新

圆桌论坛:党史故事如何破圈传播

研讨会上展播了气味电影《信仰的味道》,让现场嘉宾进一步感受到了内容科技带来的全新视觉听觉嗅觉的体验;在围绕“内容科技赋能党建创新”“党史故事如何破圈传播”两大主题的圆桌对话中,嘉宾展开“头脑风暴”,共同探讨内容科技赋能党建传播、党史故事破圈传播的新路径。

此外,主办方还举行了“红色云展厅”入驻仪式,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十家地方广电媒体、红色场馆加入传播红色文化的方阵。

“红色云展厅”入驻仪式现场

(责编:代晓灵、秦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