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量下沉到基层 问题解决在一线
——贵州省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提升执法成效

贵阳市某道路工程未按设计要求施工,违反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给道路交通安全和人民群众出行埋下隐患,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依法分别对该工程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罚款287余万元和110余万元。这是该支队全面行使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行政处罚权后开出的最大罚单,也是支队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缩影。
群众之事无小事!民生问题牵涉面广,解决好这些老百姓关心关注的事情,必须俯下身子、脚踏实地,一件接着一件办,把每件事情都当作大事来办。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在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的领导下,支队坚持把民生问题解决得怎么样,是否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作为检验初心和党性的标准。
党建引领业务 提高执法水平
2018年7月,按照贵阳市深化城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和要求,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执法范围从原来相对单一行使以市容环境卫生及秩序为主的100余项行政处罚事项,增至以住建领域为主的500余项,重点行使城镇燃气管理、建设工程招投标、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建设工程未经消防验收投入使用等方面行政处罚权。行政执法的复杂性、专业性不断提升。
“刚接到这些任务时,我们很忐忑。”支队党委委员、副支队长柳毅回忆,由于执法范围扩大,执法人员并未增加,新领域相关知识欠缺,综合行政执法工作面临重重困难。
立足新时代,直面新挑战,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坚持党建引领,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今年年初以来,在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党委的指导下,支队及时解决因干部调动、调整等因素导致的班子成员缺额问题,逐步配齐党委班子。
同时,充分发挥3个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由支部直接参与支队积分制考核,考核结果与公务员平时考核、年度考核挂钩,不断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推动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目前,3个党支部均已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中达标。
大力开展队伍建设,先后选拔任用11名内设机构正副科级领导干部,对35名队员进行了交流轮岗,在近年的公务员公开招考中设定必须具备法律职业资格或住建领域专业等条件,积极打造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廉洁务实的新时代综合行政执法专业队伍。
功夫下在平时,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支队各支部号召党员干部放弃休息时间,自学法律法规,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了支队执法工作的深度、广度。
为切实增强行政执法队伍业务能力,提高执法办案水平,支队召开全市执法队伍内部执法交流学习会。“在准备交流材料过程中的思考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支队业务骨干周凌锋分享了在工作中遇到的典型案例解析和心得体会后如是说。
“学习交流具有直接性、专业性、及时性,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一定尽心竭力,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踏踏实实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参加过学习交流的执法人员田景全表示。
召开内部执法交流学习会、邀请法律顾问进行专题培训、定期组织召开案件集中讨论会……一场场交流培训,以党建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不断夯实支队执法规范根基。
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行政处罚权划转以来,通过完善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培训等方式,全面提升了队伍综合执法办案能力。2018年以来,支队首次对公司未给员工设立公积金账户、串通投标、违法销售商品房、擅自增加结构板、偷盗城镇燃气损坏燃气管道等方面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共计办理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案件200余件,罚款5820余万元。其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案件150余件,罚款近3000万元,为实施“强省会”行动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下沉执法力量 延伸执法触角
“强省会”行动工作开展以来,支队把推动落实的责任真正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推动执法力量下沉,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领导体系,全面形成工作合力,抓好“强省会”各项工作的推进落实,制定执法力量下沉工作方案,并成立下沉工作领导小组,点对点开展下沉工作,变“浮在上面指挥”为“沉到下面指导”,实现市级综合行政执法重心下移、力量下沉。
执法力量下沉是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城市管理机制、解决当前城市管理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也是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据了解,除行使市级行政处罚权外,支队所属的四个业务大队各司其职,分别包片负责2至3个区(市、县)的执法指导业务,不断加强全市综合执法队伍执法能力和水平。
“刚开始接触住建领域移交过来的违法案件时,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好在有了市支队‘手把手’的指导,我们成功地对花溪区某加油站涉嫌未经消防验收投入使用问题立案并进行查处。”花溪区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杨林说。
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支队主动调整工作模式,变“业务分工”为“区域分工为主,业务分工为辅”,实行条块结合的“网格化”综合行政全领域执法管理,切实强化市区两级综合行政执法联动。
车辆带泥上路、向城市道路倾倒垃圾、未采取有效防尘抑尘措施……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由于工地众多,涉及住建规划领域的问题突出,此前该区域执法力量薄弱导致执法不规范。今年年初,按照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安排,支队抽调6名执法骨干直接下沉进驻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办公,负责行使经济区贵阳范围内住建领域的行政处罚权及其强制权,并督促检查小碧乡、龙洞堡街道办日常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市支队派执法队员到双龙后,通过到工地宣传法律知识、集中开展约谈提醒、制作法律法规宣传牌挂在工地醒目位置等方式,提高了我们的法律意识。”七冶土木建筑工程责任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费多说,通过做好防尘降尘措施,工地及周边环境也好了很多。
“先宣传后服务再进行管控,大部分当事人也都愿意配合整改,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双龙工作组负责人王勇江介绍,执法人员下沉后直接帮助解决了基层执法力量薄弱、执法不规范等问题,当地开发建设项目、渣土、环卫等方面的问题得到有效管理。
按照下沉方案要求,支队将督查力量进一步下沉到各区(市、县)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对队伍队容风纪、在岗履职等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并纳入绩效管理。在今年的督查考核中,发现80余名一线执法队员存在在岗不作为、脱岗、着装不规范等问题,为此,支队举办了2期全市队伍行风纠察学习班,从着装到执法规范进行再教育再纠正。
除对队伍进行日常督查考核外,针对督查发现的长期存在、老百姓反映强烈的各类综合行政执法问题,支队直接派出执法力量,联合区、街道办执法队伍开展集中整治。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周边由于长期存在占道经营、门前脏乱等市容秩序问题,严重影响市容市貌,支队牵头属地街道办事处联合整治后,辖区环境变得井然有序。
“力量下沉到基层,问题解决在一线。我们将继续紧盯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对各区队伍的指导和联动,提高基层队伍的执法办案水平,推进全市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开展。”支队党委副书记、政委熊鹰说。
回应百姓呼声 提升群众“三感”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支队从群众最期盼的实事做起、从群众最亟须解决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让一个个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得以解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体队员集合完毕,请指示。”“请点名,督查人员到位,进行着装检查。”6月25日上午,支队全体队员在贵阳市中山西路地铁C出口右侧集合开展队列操练,检查着装,检查执法装备。
这是全市综合执法队伍作风纪律整肃工作以来,支队拿出“刀刃向内”的勇气,从自身做起,切实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一个缩影。
自6月21日启动作风整肃工作以来,支队党委高度重视全市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作风,全面查找队伍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常态化持续向执行不力、执法不廉洁、作风纪律差、涉黑涉恶、群众身边的“微腐败”等顽疾亮剑。
“经常看到身穿深蓝色制服、衣袖印着‘城市管理执法’臂章的执法人员穿行在广场。过去广场拥堵嘈杂,现在秩序有加。”常在花果园湿地公园散步的市民王艳看到了附近街道实实在在的变化。按照市局和支队要求,花果园中队在此次作风整肃工作中,聚焦群众反映热点,用最有效的措施让花果园湿地公园及周边的市容秩序初显成效,为贵阳市“一圈两场三改”建设贡献综合行政执法力量。
“这些在装修中私自改动燃气管道的业主,全然不顾大家的公共安全,燃气管理部门就是要加强日常检查,把不安全因素找出来,对要求整改又不听劝的,执法人员应该对他们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处罚,才能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观山湖区某小区一群围观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开展燃气执法调查现场的居民纷纷议论。
“6·13”十堰燃气爆炸事故发生后,支队立即督促燃气行业管理部门加强管理,组织市区两级队伍对燃气行业管理部门移交的线索开展联动执法,加大对擅自改动燃气管道设施、因施工破坏燃气管道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截至10月11日,已查处227起,罚款40.02万元。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们抓民生工作是真干事还是务虚功,是解难题还是‘堆盆景’,老百姓都看在眼里,只有把百姓的利益牢牢放在首位,才能获得百姓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进而实现健康、稳定、有序的和谐共融局面。”支队党委书记、支队长张献飙说道。
学史力行,实干为民。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将继续用心用情用力办实事办好事,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成果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心同向、接续奋斗。
(李唯睿 李思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