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河海齐清 还水于民

广东饶平“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88项重点民生事项已完成20项

2021年11月04日09:46 | 来源:南方日报
小字号

推动石壁山风景区、西溪公园建设项目,为市民提供休闲游玩场所;新建中山实验学校及附属幼儿园建设项目,促进普惠性学前教育扩学位、提质量;饶北水资源调配工程,万里碧道建设……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饶平县强化学史力行,护民生办实事,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并制定《饶平县“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清单,量化目标任务全力推动落实,用心用情用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经过前期调研,在紧密结合区域实际的基础上,饶平县确定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88项重点民生事项重点推进,并制定《饶平县“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清单,量化目标任务全力推动落实。其中,与水环境相关的项目超过10个。随着一项项民生实事的落地,饶平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实现了河海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改造幸福渠找回家门口的幸福

“这条水渠名叫幸福渠,但之前就是个臭水沟,一点也不幸福。现在改造后变化特别大,水质越来越好,幸福渠更名副其实了!”深秋傍晚,站在饶平县汫洲镇幸福渠旁,沿线居民看着水中的游鱼和水草愉快地说道。

汫洲镇幸福渠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至今已有60年历史。该渠全长5.6公里,是当地农业生产的重要淡水来源和水利设施,灌溉汫洲镇港西社区、东灶村、下园村的上千亩菜园、良田、鱼池等,并担负着排洪、排涝等功能。贯穿居民住宅区的渠段长1.3公里,还担负着排污的功能。

“以前的幸福渠名副其实,水质好到可以直接饮用。”在居民林桂发儿时的记忆中,曾经的幸福渠是当地群众饮用水来源,每天清晨,人们都会到渠里挑水回家。夏天孩童在水中嬉戏,妇女洗衣洗菜,还能撑船运送物资,彼时的幸福渠果真配得上“幸福”二字。

不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依水而居的人越来越多。由于水渠失管,水质受到垃圾长年累月的污染,导致渠道淤积,对汫洲镇农田灌溉造成重大影响,也影响镇区的环境卫生。“天气一热,我们就不敢请朋友来家里做客,都说味道太重了。”居民丁如春如是表示。

幸福渠边的百姓过得并不幸福。

为了找回丢失的“幸福”,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环境的期盼,饶平县投入资金约1200万元,对幸福渠全面进行整治,还当地群众一个清新的自然水环境。潮州市委常委、饶平县委书记陈跃庆在踏勘幸福渠现场后,立即召开现场协调会,要求各相关单位坚决守好为民谋幸福的初心,严格落实好各自职责,以高压态势倒逼幸福渠早日完成整治改造任务,把这件看似民生小事、实则民生大事的工程干好干实。

为顺利推进幸福渠整治工程建设,汫洲镇对沿渠两侧的违章搭建物进行拆除,共拆除违建58宗、面积约1500平方米,并对历史上6条排入幸福渠的大排洪渠实施截污工程。同时,为了彻底改变户厕污水直排的现象,汫洲镇经过挨家挨户上门核查,对沿渠两侧住户的户厕进行改造,共改造户厕90户。此外,落实长效机制,由该镇水利所组织人员每日对幸福渠内漂浮物和周边杂草、垃圾进行清理,确保垃圾日产日清,达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

“改造幸福渠,最难的还是群众观念和习惯的改变。”汫洲镇委书记沈吉蕊告诉笔者,多年来,沿渠两侧不少群众卫生意识淡薄,此前将生活垃圾直接投入渠里的情况并不鲜见。为此,该镇加大宣传,入户发放宣传册500多份,动员沿渠两侧群众自行拆除违规搭建物。并在幸福渠两旁增设大喇叭4个以及安装监控4个,对向幸福渠乱丢垃圾的群众上门进行宣教。

“现在群众往水里乱丢垃圾的情况没有了,臭味也消失了。”看着家门口的幸福渠越来越好,73岁的老人林锡洪连连点赞。据介绍,在整治初期,老人带头拆除违建,“配合政府工作,受益的还是我们群众。”

整治澄饶联围做好生态文明“水文章”

开展近岸海域污染整治、河道沟渠水污染综合整治、澄饶联围水环境污染整治三大行动,清理拆除围内违规搭建物341处、水面漂浮物1.7万亩,彻底解决了困扰澄饶联围30多年的违规搭建、吊养和渔排养殖突出问题……近日,饶平“两会”召开,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段表述引来不少关注。

澄饶联围位于潮州市饶平县、汕头市澄海区沿海柘林湾、三百门湾、高沙湾地带,是20世纪70年代由饶平、澄海两地在“农业学大寨”期间断海截流、联合围垦的大型围海造田工程。总围垦面积7.3万亩,其中属饶平县4.8万亩。联围受益范围包括饶平县海山、汫洲、钱东等镇和澄海区莲华、东里、盐鸿等镇,受益人口约45.6万人(其中饶平县约21.6万人、澄海区约24万人)。

在“以粮为纲”的年代,澄饶联围工程在解决粮食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农民挖田改塘,从事鱼虾和贝类养殖,养殖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该地区也成为粤东沿海经济较发达的粮食和养殖区。但是,受牛蛙养殖污水、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等围外污水流入污染,加上局限于“只排不纳”功能设计,海水流动不畅,围内水体日益污染恶化。

加强水环境污染清理整治,事关海洋生态安全,事关饶平群众民生福祉。对此,饶平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和专题会,深入研究部署澄饶联围污染整治工作,并成立澄饶联围综合治理工程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全力开展澄饶联围环境污染整治工作。

今年8月,饶平县印发《饶平县澄饶联围水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方案》《饶平县人民政府关于整治澄饶联围水环境的通告》,提出围绕农业面污染源、联围内水系和入围排污口整治,加强截污纳管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环境执法监管和水质监测,采取阶段性治理措施。并明确清理区域和整治对象,层层压实工作责任,构建县、镇、村三级协调联动、协力攻坚的大整治格局,掀起澄饶联围水环境污染整治高潮。

针对围内存在的水环境污染问题,通过无人机和现场核查等方式,对澄饶联围入围河流、沟渠等水体进行排查,并梳理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为开展整治工作提供坚强基础保障。据统计,开展集中清理整治的两个月,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出动人员约7000人次,机械车辆约2000辆次,清理拆除违规搭建物341处,清理水面漂浮物16620亩,清理垃圾杂物近15万吨。

清理只是第一步,要治本还需整治入围污染源头。对此,饶平县进一步健全县、镇、村三级河长管理体系,坚决遏制入围河流的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生活污水乱排现象,做到每条河流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从源头上遏制污水流入。同时,开展澄饶联围畜禽养殖调查摸底工作,对排查出来的6家规模养殖场落实配套污染治理设施,105家规模下养殖户落实粪污的收集及圈养,有效消除畜禽养殖污染源。

此外,投入6.84亿元实施全县村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PPP项目,协调各方资源全力加快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围内周边钱东镇、汫洲镇、海山镇的镇级污水处理厂已完成建设并通水调试,建成配套管网23.4公里,相关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正在抓紧推进,确保周边镇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的收集处理后达标排放,有效减少入围污水,推动围内水生态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不论是幸福渠、还是澄饶联围,都是饶平县委、县政府为了还当地群众一个清新的自然水环境所做的努力,也是该县“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缩影。除了水环境治理,88项民生事项还涵盖教育、医疗、卫生、城市硬件设施建设等。当前,饶平县正聚焦“创文”“创卫”、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交通安全整治、优化营商环境、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用心用情用功解决群众各类“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饶平县88项重点民生项目已完成20项,完成年度计划进度超过80%的有54项,目前都在有序推进中。

(南方日报记者 郑淼鑫 黄敏璇 通讯员 饶宣)

(责编:王子锋、宋美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