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云南昆明市东川区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老旧小区“改出”居民新生活

2022年01月18日10:28 | 来源:云南日报
小字号

2021年,东川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依托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和“美丽县城”建设,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5个。同时,该区探索出建组织、强网格,构体系、抓统筹,盘底数、分类推,促整合、聚力量,重民意、搞示范,留记忆、换新颜,重管护、促长效的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老旧小区改造管理“铜都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改善了区域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区居民的幸福感、满意度。

党建引领统筹抓

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对改善街道面貌、提升居住品质、推进社会治理尤为重要。”东川区铜都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谭记博说,老旧小区大都缺乏专业物业服务,环境脏乱差、公共设施老化、停车难等让居民深感头痛。为此,街道与区住建局密切配合,坚持党建引领、统筹谋划、分类施策,创新推进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工作。

铜都街道把党建工作融入老旧小区提升改造中,共成立27个居民小区党支部,推动基层党组织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型,着力激发小区党支部党员与楼栋长参与改造工作的积极性,不断健全完善社区党建+网格管理基层党建服务体系。依托“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志愿服务活动,联动49家挂联单位2749名在职党员参与小区治理,群策群力办实事、解难题,构建起社区服务零距离、社区管理全覆盖、社区居民诉求全响应的工作格局。同时,建立党政领导班子联系挂钩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机制,由挂钩领导带领挂钩社区站所人员全面下沉到社区,指导并参与小区示范点打造、楼栋(单元)长推选、人口数字化精准管理等工作。

铜都街道共有322个居民小区(院坝、楼院)。针对商业型无物业管理小区、单位型无物业管理小区,以及无物业管理、无单位主体、无自管委员会的“三无管”小区,根据民意调查和小区实际情况,分类施策引入物业或实行自治自管。具体工作中,由社区、单位主体、业主委员会等共同对小区改造内容进行协商确定,以确保业主权益。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支持改造、带头拆除违建、带头缴纳分摊资金、带头协助处理信访和不稳定问题。

沙坝社区石羊路21号院,因建盖时间较早,水管线等各种管网线路腐蚀、堵塞严重,各种架空线杂乱无章,停车设施不足,部分居民甚至在公共空地上种菜,在围墙下盖禽圈养鸡养鸭,环境脏乱差现象突出,居民改造呼声强烈。面对一系列问题难题,沙坝社区党总支用活“吹哨报到”机制,用好社区党总支+社区居委会+小区党支部+小区业委会+楼栋长五方联动治理机制,启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细落实。

尊重民意解难题

老旧小区改造前,由住建部门、街道办事处、社区发起民意调查,优先将公共设施落后、居民改造意愿强烈、参与积极性高的小区纳入改造计划,并突出特色制定“一小区一策”改造方案。沙坝社区制作民意调查统计表,走进小区院坝、居民家中挨家挨户开展民意调查,利用下班或周末时间召开院坝会,充分听取和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京铜社区通过实地走访或电话征询的方式,向居民群众了解急需解决的事项,为提升改造工程顺利实施及后期管理打好基础。

老旧小区改造中,结合疫情防控、爱国卫生“7+1专项行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全面加强政策宣传,让居民详细了解改造范围、改造内容、改造方式,确保改造工作家喻户晓。同时,采取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的模式,针对改造什么、怎么改造等广泛征集金点子。

工作推进中,按照先易后难、先大后小,先基础后完善、先功能后提升的思路,优先解决直接影响居住安全和居民生活的私搭乱建、路面坑洼、水管老化、下水道堵塞等突出问题。结合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建设,统筹品质提升、美化亮化、生活服务等工程,引入智能充电桩、智慧停车、快递智能收储等项目,推动老旧小区智慧化升级。

为有效激发居民主人翁意识,铜都街道通过政府投入、社会参与、受益业主合理出资模式,实现政府扶持带动,企业融资共建,居民参与收益多方共赢。石羊路21号院通过铜都街道、住建部门、小区居民各出一点的方式,整合资金60多万元进行小区微改造,盘活了院内土地资源。其中,小区居民每户自筹1084元,已全部缴纳到位。下一步,小区将通过收取业主停车租金和对外经营停车等方式,解决小区改造后管理资金难保障的问题。

“改造之初让居民参与进来,改造之中把机制固定下来,改造之后把小区管理起来,这是小区改造成功的法宝。”沙坝社区党总支书记施继蓉说,石羊路21号院的改造充分听取民需、尊重民意,改造时小区居民对改造工作进行监督,改造后小区居民同监理、施工、建设、社区等相关单位和部门共同验收,实现民意验收和专业验收相结合。

老居民过上新生活

走进改造后的石羊路21号院,干净整洁的小区道路、充电方便的自行车棚、整齐规范的停车位、宽敞明亮的活动空间让人耳目一新,小区居民其乐融融。

“为提升居民群众的居住品质,我们充分考虑小区的历史人文背景、居民生活习惯等因素,努力建设有特色的、有内涵的‘新小区’。”沙坝社区第二居民小区党支部书记陆海娟说,石羊路21号院在改造过程中,结合小区居民多数为砖瓦厂职工的背景,特意用瓦片镶嵌围墙,不搞墙体外立面统一刷白,保持砖墙颜色整体和谐,留住老东川记忆。

通过绣花功夫精细化推进小区微改造,石羊路21号院共拆除违章建筑80平方米,完成了8个楼栋楼道粉刷,修缮了破损道路968平方米,实施增绿补绿工程10平方米,改造居民下水管道40余米,更换破损沟盖和井盖7块,完成8个单元32盏楼道灯改造,新增电瓶车充电桩1个,修建电动车停车棚1个。此外,结合居民休息纳凉需要,修建了连心亭;结合居民晾晒需要,设置了公共晾晒区;针对有残疾人住户的情况,将通往活动小广场的路设置成轮椅可通过的斜坡;将原来居民搭建的存在不安全隐患的用房,改造成了小区党群活动阵地“睦邻议事厅”。

“老居民过上新生活,心情随时都很舒畅,幸福感一下子就上来了。”67岁的小区居民肖银芬说,大家对改造效果非常满意,刚开始极力反对的居民现在也竖起了大拇指。

改造好是第一步,管护好才能长远。铜都街道积极探索资源资产化、资产收益化新出路,通过将富余车位打造成共享停车场,将富余房屋打造为商铺出租等方式,有效激活老旧小区“变身”后的“造血”功能。同时,通过推进小区党组织覆盖,建立楼栋(单元)长、自治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制订居民公约、卫生保洁制度、停车收费制度等一系列措施,推进小区精细化管理服务,确保一次改造、长期保持。(本报记者 茶志福)

(责编:王子锋、宋美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