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 黨史頻道 >> 告別飢餓1978
作者:傅上倫 胡國華 馮東書 戴國強
 
內容介紹  
<< 告別飢餓 1978……>>
  讀者翻開的這本書,是四位新華社老記者根據自己1980年的採訪筆記整理而成的,其中大部分內容曾寫成“內參”供中央最高決策層參考,不少內容鄧小平、胡耀邦、萬裡等作過批示,成為制定重大政策的可靠依據,對改變中國前途命運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四位記者當時年齡最大的48歲,最小的33歲。

  讀罷本書,你可以深切體會到堅持實事求是的重要和艱難,也可以深刻感受到,人民共和國為了擺脫貧困,為了追求理想中的幸福,曾經走過怎樣曲折的道路,曾經承受多麼巨大的磨難。本書序言 目錄[詳細]
 
作者介紹
<< 告別飢餓 1978……>>
  馮東書,男,1933年出生。1950年2月參加新華社工作,1956年6月至1995年7月先后任新華社山西分社和總社農村記者。1986年評為高級記者,而后被聘為中國新聞學院教授。著有《新聞採訪學》、《文盲宰相——陳永貴》,並寫過《中國農民與中國未來》、《讓農業成為農民的事業》等系列論文。[詳細]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責編:李春林
銷售電話:010-65250042
精彩選讀  
願飢餓的歲月從此結束
  1980年3月中,正是北國大地春意萌發、冰雪消融的季節,我們從北京坐火車到山西省太原市,開始了為期近半年的黃土高原農村調查。

  我們來到太原街頭,首先去看那一家家飯店。

  性急的朋友也許要問:太原的飯店同黃土高原有什麼相干?[詳細]
·太原街頭的吉兆
·收容所何時關門
·王家灣的今昔
·在民族英雄謝子長的家鄉
·訪《東方紅》歌手李有源老家
·“難兄難弟”都有了希望
·在貧困的死亡線上
·挽救失去的忠誠
徘徊在黃土高原的陰影
  黃土高原驚人的貧困,同惡劣的自然條件是分不開的。我們從太原到蘭州,橫穿黃土高原,一路所見,幾乎是萬山皆禿,無水不渾。行至陝北、隴東、隴中之時,正值這裡的雨季,每逢暴雨過后,平日干涸的千溝萬壑,大小河流,頓時洪水奔騰咆哮,夾帶大量泥沙一齊匯入黃河。那水色之渾沌,簡直如厚泥漿一般。這就是黃土高原上的最大災害——水土流失。[詳細]
·在遙遠的地質年代
·黃土的來歷與性格
·大自然的報復
·干旱的“珠穆朗瑪峰”
·咚咚炮聲話冰雹
·三十年的建設與破壞
·多災多難的子午嶺
要使農業真正成為農民自己的事業
  黃土高原的農業長期上不去,除了自然條件等方面的原因外,與農民缺乏生產積極性,沒有把農業當做自己的事業也有關。[詳細]
·沒有主人的事業
·中國的農民就吃這一套嗎
·戈色令的遭遇引起的聯想
·一個做了大好事的人為什麼要自殺
這裡需要更多的有志者
  在山西呂梁山區興縣,縣農辦的一位同志告訴我們,他在這個縣已經工作了二十四年。前二十來年,越干越沒信心,搞來搞去地方上各項工作都沒有多少長進,不如趁早挪個窩。而這幾年,越干越有了信心了。他說,現在有了信心,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了一個好的縣委書記——白普。白普是一位事業心很強的老同志。[詳細]
·從一位給人們帶來信心的縣委書記說起
·“群眾生活好了才算好干部”
·“不斷革命”的后果
·要支持有識之士施展雄才
我要評論  
 
 精彩推薦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8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