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 黨史頻道 >> 紅色起點——南昌起義全記錄
易宇,祥林,徐雁/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
易宇,祥林,徐雁/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
 
內容摘要  
《紅色起點——南昌起義全記錄》
  全中國的人差不多都知道每年的8月1日是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1967年5月,在北京的“三軍無產階級革命派”提出,要把9月9日秋收起義爆發日定為建軍節,甚至還出現了“砸爛八一”的大字報。當時任代總參謀長的楊成武急忙到中南海向毛澤東匯報,請示應如何處理。聽了情況反映后,毛澤東毫不猶豫地說了一番話:
  “‘八一’不能改,這是很重要的一天,打響了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詳細>>>
·【八一特別策劃(上)】蔣介石顯露反共面目|葉挺獨立團武昌城顯神威
·【八一特別策劃(下)】誰首倡在南昌暴動|周恩來平生唯一一次拍桌子
(湖南人民出版社授權發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基本信息
信 息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第2版 (2009年3月1日)
叢書名:紅色起點
平裝: 429頁
正文語種:中文
開本: 16
ISBN: 7543855410, 9787543855410
條形碼:9787543855410
產品尺寸及重量: 23.2 x 17.4 x 3 cm ; 540 g
精彩閱讀  
第一部分:共產黨人建“鐵軍”
  煙雨蒼茫的嘉興南湖一隻游艇上,一群手無寸鐵的書生就開始醞釀著武裝斗爭﹔
  近代中國,積貧積弱。自“英夷”的堅船利炮轟開神州大門后,外敵入侵不斷,內部混戰頻繁。國家極度貧困落后,人民身陷水深火熱之中。
  在這“長夜難明赤縣天”的時候,中華大地上出現了一絲曙光。
  1921年7月23日,當國內各學校紛紛放暑假而學子們多得以休息之際,一批知識分子以進行學術討論的名義,庄嚴地聚集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樹德裡三號,即李漢俊哥哥的公館裡,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詳細]
·周恩來與德國戰俘同舟赴法國
·《孫文越飛聯合宣言》埋下日后國共斗爭的種子
·中國共產黨最早的軍隊——鐵甲車隊
·出擊廣寧援農運——鐵甲車隊亮相
·蔣介石實力一大臉就變
·北伐先鋒獨立團
·是反蔣,也是不反蔣——如此中央指示
·獨立團揚威武昌城
第二部分:在歷史機遇面前
  每當歷史的新潮興起時,總會同時帶來挑戰和機遇,能否積極地迎接挑戰和抓住機遇,最能檢驗一個集團或一個領導者的素質。當大革命的高潮北伐戰爭開始后,既出現了嚴峻的斗爭,也有了一個發展自己實力特別是軍隊的大好時機。
  此刻,在上海閘北區小巷中的中共中央秘密機關內,那個書生氣十足的陳獨秀總書記還是在本本的概念上對軍事問題坐而論道,富於實干精神的周恩來卻在上海和兩湖進行著創建武裝新的實踐。后來的書中常常批評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過了發展武裝的大好時機,可是若對比北伐前后的革命武裝,又可以看到中共領導的軍隊有了好多倍的發展。如果公正地評價這一階段的軍事工作,似乎可以這樣說:中國共產黨人的確抓住了這個歷史機遇,發展了軍事力量,才有了后來武裝暴動的家底。這些,說明了新興的黨有著光明的前途。[詳細]
·葉挺獨立團一分為五
·蔣介石經營江西,磨刀霍霍
·菜名——“油炸蔣介石”
·蔣桂結盟共同反共
·未能成軍就被繳械的上海工人武裝
·中共五大寄望於馮玉祥
·討伐夏斗寅再顯鐵軍神威
·十萬農軍攻長沙,子虛烏有一場空
·遠在萬裡的莫斯科替中共拿主意
第三部分:義無反顧,決心暴動
  1927年6月末至7月中旬,號稱“火爐”的武漢三鎮炎熱潮濕,由於那時沒有空調,坐在屋子裡不活動也會大汗淋漓。與自然氣候相伴的政治氣候,也熾熱到了令人郁悶的程度。在武昌中和裡的中共中央機關裡,由於已經開始了轉移疏散,許多房子已經空了,不過日夜仍頻繁地有人進進出出,腰揣短槍的“紅隊”(紅色恐怖隊)隊員則在路口和門前隱蔽警戒。此刻,在這裡主持事務的周恩來等人工作忙碌得不可開交,差不多每小時都有新的秘密報告送來,說明政治晴雨表的變化——有的詳細地描述了武昌國民政府要人們的言論和動向,有的報告了駐漢口的何鍵、李品仙部隊如何准備反共軍事行動,有的則反映了兩湖地區隨時都在進一步惡化的形勢……[詳細]
·“五月指示”生事端
·馮玉祥附蔣最終促成了武漢政府右轉
·置於絕境而后生
·無論汪精衛分共與否,都要暴動
·南昌城內露面的朱德將軍
·對朱培德不能寄希望
·危急時刻多了賀龍一軍
·李立三首倡在南昌暴動
第四部分:箭已離弦不可收
  1927年7月下旬的江西九江,已經成了一座名符其實的大兵營,滿城都是穿灰軍裝的人。在武漢政府“東征討蔣”的命令下,葉挺的第十一軍第二十四師、賀龍的第二十軍也都已從鄂東陸續開抵贛境,向九江城集中。張發奎的指揮部也設在這座城內,唐生智也把他的主力開到九江城的江北。汪精衛、孫科、譚延閩等武漢政府的要人此時亦趕到這裡,並隨之上了廬山。[詳細]
·暴動之箭已離弦
·周恩來不許捆綁張國燾
·周恩來平生唯一一次拍桌子
·地火在南昌城內運行
·張國燾阻止暴動遭怒斥
·暴動發起前的意外插曲
·牯嶺陰謀終落空
·葉賀聚首,風起甘棠湖
第五部分:南昌起義開新篇
  1927年8月1日凌晨南昌城頭的槍聲,劃破了漫漫長夜。在江西大旅社的指揮部內,面對著挂在牆上的地圖,一批身著灰色軍裝的將領們正拿著電話,在緊張地下達著命令和進行部隊調度。其中,除了正在申請入黨而尚未被批准的賀龍之外,其他的人都是清一色的共產黨員——周恩來、劉伯承、葉挺……雖然這時未去掉青天白日的旗幟,起義軍用的還是“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的番號,可是每個參加者的脖子上都扎上一條紅領帶,如同解放后的少先隊員一樣。這赤色的標志,最鮮明地說明了這一暴動的政治色彩。[詳細]
·一個副營長投敵后行動提前
·事先與襲擊對象打交道
·誰打響了第一槍
·“我們是隻繳械不殺人”
·“開槍,嚇一嚇他們!”
·兩個團誤期卻引來另兩大起義
·建立一個小型中央政府
第六部分:迅速南征奔廣東
  1927年8月2日,在馬回嶺拉出第二十五師的聶榮臻趕到了南昌城內,一見到周恩來,他就興奮地說明已經將第七十三、第七十五兩個團都從張發奎鼻子下拉了出來。周恩來也高興地說:
  “行動很成功!我原來沒想到這樣順利,把二十五師大部分都拉出來了。”
  接著周恩來又講了城內暴動成功的收獲——共消滅敵軍.5000人,繳槍5000支,子彈70萬發。當初離開武漢時與加倫將軍預計,大概能拉出5000至8000人的部隊,現在卻拉出了第二十四、第二十五兩個師,又外加賀龍的第二十軍,還有蔡廷鍇的第十師也被拉過來加入,總共有2萬人的兵力![詳細]
·決心回廣東再搞二次北伐
·葉劍英四兩撥千斤,穩住張發奎
·凶險莫測,南征起步
·強扭的瓜不甜——蔡廷鍇叛逃
·當兵吃糧的軍隊革不了命
·瑞金城外打了南下第一仗
·會昌惡戰得與失
·拖家帶口,冒險行軍
第七部分:潮汕失敗的悲歌
  在南昌暴動后的部隊一心奔廣東,可是那裡等待他們的是什麼呢?
  在行軍路上,人們所憧憬的情形,是北伐時那種到處都是民眾夾道的歡呼,到處都是飄揚的紅旗,以及滿載武器進港來援的蘇聯輪船。盡管路上苦不堪言,但是鼓舞大家的信念,都是“到了廣東就好了”。
  其實,民眾的情緒與革命一樣,也是波浪似的,有高潮也會有低潮。國民黨實行反共“清黨”后,整個國內革命處於低潮,想讓廣東一地的民眾情緒高昂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城市中,想再受到北伐進軍時那種歡迎,其實是不切實際的幻想。[詳細]
·目標——先奪潮汕,再佔廣州
·上杭城內遇羅明
·三河壩分兵禍與福
·“汕頭七日紅”——最后的輝煌
·兵敗湯坑成恨事
·潮州、汕頭失守,勢如山倒
·“勝利大逃亡”——起義領導人平安脫險
第八部分:艱辛轉戰上井岡
  南昌起義最終失敗了,但一條通向勝利的道路也隨之在共產黨人腳下展開……
  曾被中共中央稱為“我們的軍事成敗在此一舉”的南昌起義,目標是要奪取大城市和海口,可是在實踐中碰了壁,這不能不使中國共產黨人重新思考。從潮汕脫險回到上海的郭沫若,在激憤之中寫下了《哀時古調》其中就有這樣的句子。[詳細]
·絕境中的鐵軍人心渙散
·關鍵時刻站出了朱德、陳毅
·軍閥帳下暫棲身
·犁鋪頭整訓,朱德首倡游擊戰
·湘南暴動,震驚南國
·燒殺政策逼農反水,郴屬特委會場遇害
·鐵流奔騰上井岡
·后 記——南昌城頭通向井岡山、天安門
我要評論  
 
 特別推薦
 
《名將粟裕珍聞錄》
 
《胡長清:墜落的政壇流星》 
 
<< 解放戰爭(上、下) >>
 
《王光美私人相冊》
 
《紅牆警衛》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8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