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細數黨代會的歷史細節

解密:經多方勸說 陳獨秀為何終未出席六大?

 
李  穎
2012年11月11日14:0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黨史縱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編者按:歷史上多少驚濤駭浪,往往涌起於看似平靜的會議桌旁。在中國共產黨90余年的歷史中,已召開過17次黨的代表大會。黨代會召開的時間間隔,從建黨早期大致每年一次,到17年、11年、13年、4年1次,再到黨的十二大后固定為每5年一次,黨代會的地址,從上海、廣州、武漢,到莫斯科、延安,最后到北京--這種時空變化,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黨從小到大、從幼稚到成熟的光輝歷程。黨代會是黨的發展歷程中標志性的事件。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即將召開的前夕,我們有幸邀請到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研究員、正在各地熱銷的《黨代會現場:99個歷史深處的細節》(黨建讀物出版社)一書的作者李穎博士,再為我們解密黨代會生動的歷史細節。

細節五:多方勸說,陳獨秀終未出席六大﹔選舉時有代表提名他為中央委員引起軒然大波

按照慣例,上屆黨中央總書記必須參加下一屆黨代會,而且應當向大會報告上屆中央的工作。然而,陳獨秀卻沒出席在莫斯科召開的六大。其中有什麼隱情嗎?

從已有的當事人回憶看,共產國際和中共中央都曾要求陳獨秀參加六大。這是因為總結大革命失敗的教訓是六大的重要內容。陳獨秀作為第五屆中央總書記,大革命的領導者,自然最清楚大革命為什麼會失敗。此外,八七會議后,陳獨秀雖離開中央領導崗位,但仍十分關注形勢的發展和黨中央的決策,並負責任地給中央寫信,談他對形勢和黨的路線的看法。事實証明他的看法有不少是正確的。因此陳獨秀參加六大,無疑對正確總結大革命失敗的教訓、克服“左”傾盲動錯誤、制定新時期的路線和策略是有益的。此外,1928年2月,共產國際、斯大林得到中共黨內有人要以陳獨秀為首領另組新黨的情報后,不願意放棄陳獨秀,想爭取他留在黨內。為此,共產國際、斯大林希望陳獨秀能到莫斯科去,以便和他共同探討中國革命問題。黨中央領導人瞿秋白多次出面同陳獨秀懇談,並動員陳獨秀的故舊和身邊工作人員張國燾、王若飛、鄭超麟、黃文容等做他的工作,勸他赴莫斯科出席六大,但是他斷然拒絕。

陳獨秀為什麼拒絕去莫斯科出席六大呢?

中國大革命失敗后,托洛茨基趁機攻擊共產國際和斯大林,認為是他們的錯誤指導導致中國大革命的失敗,他們應當為失敗負責。斯大林為了回擊托洛茨基,提出了中國革命三階段論為自己辯解,說明共產國際在中國革命中的指導是正確的,錯誤的是陳獨秀為首的中共中央。他們指責陳獨秀不執行共產國際的正確指示,犯了右傾機會主義錯誤,導致大革命的失敗。而陳獨秀認為,大革命失敗的責任應當由共產國際來負,對共產國際把失敗的責任一股腦全推到他身上十分不滿,認為共產國際文過飾非,拿他和譚平山當替罪羊。

陳獨秀還對共產國際和中共中央對自己的組織處理十分不滿--沒有經過正當的程序就把陳獨秀排除在中央領導層之外。1927年7月12日中央政治局改組后,實際上撤了陳獨秀總書記的職,“獨秀自此便不視事”。八七會議召開時陳獨秀在武漢,但不通知他到會,對他缺席審判,不給他辯解的機會。

(責編:孫琳、董宇)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