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下午4時左右,軍部決定突圍。第2支隊分兩路向西北方向突圍,預定在銅(陵)、繁(昌)之間渡過長江到達無為縣。第2支隊突圍開始時隻余近千人,陸續收攏其他部隊后達2000人。部隊在首次攻擊受挫后,退回獅形山與香爐東之間。再戰,王培臣和新3團團長熊夢輝在前頭帶隊,與敵激戰,並會合了突圍出來的支隊副司令員馮達飛等400余人,直奔章家渡。14日晨5時許,天剛破曉,沖到了章家渡對面的舒溪南岸,不知敵人新7師早已布防。於是決定百余人在南岸掩護,由王培臣和新3團團長熊夢輝、參謀長張日清、主任闕中一率百余人先行強渡。沖到舒溪中間沙洲時,遭敵猛射,大批戰友倒在水裡,王培臣大怒,端著機槍沖在最前面,大喊著激勵大伙兒沖鋒。
新3團參謀長張日清趕緊拉王培臣臥倒,這時,一顆子彈射來,打斷王培臣右手腕(后被評為二等甲級殘廢),又穿過新3團2營政委黃步忠的頭部(當場犧牲),再穿過通訊班長葉石家的左腰部。部隊因傷亡過大,退回到南岸,王培臣等300多人被敵重兵三面追擊圍堵,決定分成幾股突圍。王培臣與王榮光(解放后任江蘇省軍區副政委)、闕中一(解放后任東海艦隊參謀長)等與敵背水一戰,沿途兩側盡見犧牲的烈士和傷員,槍炮震耳,尸橫遍野,血流成河,真是驚天地、泣鬼神,天地為悲。
王培臣回憶說,下半夜沖到一處,隻見遍地都是新四軍,以為大部隊宿營,於是倒頭便睡。凌晨,喚醒大家起來,才發現全是新四軍遇難的無頭烈士(被敵人殘忍地全部割下頭顱)。於是,他們在絕望中奮起,途中,幾次遇敵,均利用過去在贛南打游擊時跟陳毅學的四川話搭腔,冒充敵人部隊番號巧妙通過。一次被敵兵圍住,關在一土屋中,晚上王培臣組織所有人員集中向土牆角撒尿,挖洞得以脫險。就這樣,歷經艱險,終於突出重圍,北渡長江到達無為縣集結。
皖南事變中突圍到無為縣的新四軍部隊,后來與江北游擊隊、挺進團等部隊組成了新四軍第7師。皖南事變后,王培臣調到新四軍軍部工作過一段時間,后謝絕了2師師長羅炳輝邀請他調到該師的要求,再次選擇到第7師沿江支隊兼沿江軍分區擔任參謀長。是皖南事變不了的情結和死難烈士的英魂召喚著他,重新回到戰斗過的地方,堅持皖中抗日直到最后勝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