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對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新的科學回答,把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
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靠發展來鞏固、在發展中推進的。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征,進入了發展關鍵期、改革攻堅期、矛盾凸顯期。我們具備非常有利的發展條件,同時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比較突出,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日益顯露,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增多,發展方式粗放、發展效益不高、發展代價過大,傳統的經濟增長模式難以為繼。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解決好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保持我國發展的良好勢頭,成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課題。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作出一系列新的理論概括,提出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面落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新型國家﹔提出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提出堅持統籌兼顧,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大關系﹔提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等重大戰略思想。這些重大戰略思想,准確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科學總結實踐新創造,深入回答時代新課題,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基本觀點,集中體現了我們黨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系列重大問題上取得的新成果,使我們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新高度,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推進到新境界。
(三)科學發展觀是指導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引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在實踐中顯示了科學理論的強大真理力量
科學發展觀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理論發展和實踐發展緊密結合、相互促進的過程。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制定一系列戰略部署,實施一系列重大舉措,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這10年,我們走過了很不平坦的道路,戰勝了一系列重大挑戰,創造了科學發展的輝煌業績,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到新的發展階段,在中華民族復興史上譜寫了濃墨重彩的嶄新篇章。10年來,我國社會生產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邁上一個大台階,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會保障水平邁上一個大台階,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國際影響力邁上一個大台階。我們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和上海世博會,戰勝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奪取抗擊汶川特大地震等嚴重自然災害和災后恢復重建重大勝利,妥善處置一系列重大突發事件,鞏固和發展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大局,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巨大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增強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實踐充分証明,科學發展觀是指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理論,是我們經受考驗、化危為機、贏得主動的精神支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