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倉小寶插圖
在短短一年的時間裡,張愛萍運籌帷幄,奇跡般地建設了一支初具規模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
國民黨軍撤離大陸時,把不能開到台灣的破艦舊船,不是沉入江底,就是炸壞了。對於造船廠也是破壞殆盡,把能用的關鍵性的機床和重要器件運到台灣,一些關鍵重要設備不能帶走的也破壞了。
這種一窮二白的狀況對於要在全國取得決定性勝利的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解放軍來說,建設一支強大的人民海軍的形勢是多麼的嚴峻,任務又是多麼的迫切。毛澤東主席在渡江勝利前夕英明決策,由第三野戰軍籌建人民海軍,並任命張愛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區海軍司令員兼政委。
張愛萍於1949年4月23日在江蘇泰州白馬廟宣布成立海軍,隨即帶著李進、黃勝天、張渭清等13人,輕車簡從,從靖江渡過長江到達江陰,籌建人民海軍。陸續到達的還有三野教導師師部及一個團、蘇北海防縱隊和野司偵察營等部隊。后來又將30軍和35軍及其軍部,計10000多人調歸海軍。張愛萍把先期到達的部隊臨時組成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3個辦公廳和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海軍接管部,分別接收上海、江陰、鎮江、湖口等地的海軍設施和破舊艦船﹔同時在上海、福建、青島等地招賢納士,廣為招羅人才。
當時的情況是,絕大多數官兵不懂海軍,有許多人甚至連大海和軍艦都未見過。張愛萍不恥下問,專門找人談話,征詢意見,謀劃建設海軍。他多次找金聲、徐時輔、曾國晟等原國民黨海軍高層人士,讓他們獻計獻策﹔組建南京海軍學校培訓艦員,任命30軍參謀長夏光為校長,35軍政治部主任孔繁彬為政委,徐時輔為教育科長(后兼華東海軍軍調處副處長)﹔組織原海軍人員、陸軍官兵互教互學,畢業后上艦見習。
張愛萍親自到上海四川北路曾國晟住處,請他出山擔任華東海軍主管后勤的副司令員兼艦船修繕委員會主任。曾國晟,福建長樂人,國民黨海軍總司令部技術署少將署長,著名造船專家。他看到國民黨內部派系紛爭,對其黑暗、腐敗十分不滿,拒不去台灣,遂告老還鄉,是一位愛國、有正義感、技術全面的海軍專家。曾國晟被請到上海后,住在四川北路的一位親戚家。張愛萍冒著炎熱親自登門,請他擔任重要職務。
華東海軍后勤司令部開始在上海外灘17號,原英國(字林西報)大樓(后搬到武昌路9號)辦公。當時我在后勤司令部參謀處工作,時常看到張愛萍輕車簡從,和曾國晟促膝談心,研究修理艦船和征集購置艦船等事宜。有時我隨同曾國晟到江南廠進行修船的部署安排。曾平時寡言少語,但很有謀略,他的意見很受張愛萍的信任和重視。比如哪條船可以修,哪條船不能修,怎麼樣修,他都提出了很中肯的意見。如征集地方船隻,到香港招商買船,以及把陸軍火炮安裝到船上,曾國晟都提出了很好的意見。“陳艦利炮”就是他提出來,后被張愛萍採納和實施的。當時情況十分緊急,浙東沿海島嶼仍為國民黨軍佔領,長江口又布了水雷,國民黨空軍常派飛機來上海轟炸,僅1949年7月空襲就有27次之多。1950年2月6日最后一次大轟炸,上海港的碼頭、艦船和造船廠均遭受很大損失,有的船隻被炸起火,燃油在黃浦江裡漂到哪燒到哪﹔有的碼頭一片火海。楊樹浦發電廠也被炸毀不能發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