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史海沉船浮出水——甘肅是北伐戰爭革命根據地之一,根據地的領導核心是中國共產黨

鏟除北洋軍閥勢力 甘肅為北伐戰爭提供堅實后方

楊元忠  魏其榮
2012年12月20日14:24   來源:甘肅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國民軍北伐期間,按照李大釗提出的“固甘援陝,聯晉圖豫”戰略方針,在中共甘肅各級組織支持下,甘肅各級政府大力加強根據地的建設,在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進行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措施,穩定了甘肅局面,增加了財政收入,激發了民眾的革命熱情。為北伐戰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財力、物力和人力支持。

  在北伐戰爭期間,甘肅革命根據地所做的貢獻到底有多大,沒有全面的統計資料,但僅從局部記載看,就足以說明甘肅后方基地對北伐戰爭做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

  《我的生活》記錄了馮玉祥初到五原時的窘迫狀況和甘肅對北伐的支持:“劉郁芬那時為甘肅督辦,薛子良為省長,知道我們此間困苦,薛特送來十萬元,為我們的給養之資﹔棉衣等約五千、五千的由黃河以船送來。錢固不夠,被服亦緩不濟急,然而已經不容易得來。”宣俠父的《西北遠征記》描述了國民軍南下援陝時的路線抉擇:“當時韓復渠預備即時向山西開拔,到包頭來向馮氏請示。馮氏冷冷地對他說:“我們還是從甘肅走吧!多走一點路,不要緊,因為這條路是安全多了。如果在中途被人繳了槍,這不是玩的。”証明甘肅根據地對國民軍北伐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馮玉祥經甘肅、寧夏赴陝途中,看見沿途都設有兵站,四鄉人民運送的糧食、柴草堆積如山,尤其對涇川印象深刻:“他們把糧食紛紛運到縣政府去,肩摩踵接,絡繹不絕”,“我和百姓談話,他們都說:‘今天最重要的是打倒軍閥,打倒帝國主義的事,我們出些糧食,不算什麼。’”

  在1926年夏至1928年夏的兩年內,甘肅一直是國民軍的糧源、兵源基地,這是不爭的事實。也許讀者會問,戰爭在陝西、河南、山東打,國民軍為何舍近求遠,事倍功半呢?

  1926年12月5日的中共《中央局報告》認為:“僅僅甘肅一省及綏遠一部分收入,要養活這七、八萬軍隊實不容易”,但確是無奈之舉。因為,“陝西經劉鎮華及本省土匪軍隊之蹂躪,錢糧以征至民二十(1931年)以后”。“河南方面,吳佩孚擁兵二十余萬盡情搜刮,加以土匪災荒之苦,農民已無分貧富全數破產” 。“山東全年收入,在張宗昌未到前隻一千一百萬強,到后期增至六千余萬,合共農民一歲須付出十歲之糧,農民如何能忍受。”顯然,戰爭交戰地已無糧可征,甘肅承擔國民軍的糧草供應則義不容辭。北伐戰爭打了3年,幾十萬軍人天天要吃飯,從甘肅運去多少糧食、物資雖無精確統計,但肯定是個天文數字。另據《甘肅通志稿·財賦志》所錄,1926年至1928年甘肅財政收入歷年遞增,軍費支出也成倍翻番。北伐三年,甘肅的財政收入分別為445.54、771.57、1280.31萬元﹔軍費支出分別為347萬元、521萬元、1039.78萬元﹔軍費支出分別是1925年的1.96倍、2.94倍和5.88倍。

  為支持革命,增加收入,調動人民參加北伐戰爭的積極性,在中共甘肅各級組織推動下,督辦劉郁芬、省長薛子良進行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革新除弊措施。如收回洋人把持的鹽務、郵政等管理權,僅鹽稅每年增收40萬元﹔關閉北洋軍閥在甘肅的銀行機構,成立西北銀行蘭州分行,發行紙幣,十足兌現﹔沒收張兆鉀、孔繁錦等軍閥財產,充實國庫﹔增派稅收人員,堵塞截留,增加稅收﹔創辦工廠、擴大就業﹔開辦市場,交流物資,擴大貿易﹔推行新政,壓縮開支﹔懲治腐敗,嚴明軍紀﹔整頓市容,改善環境﹔打破等級制度,密切官民關系﹔增設學校,發展教育等。

  甘肅子弟有多少參加了北伐戰爭,雖無全面記載,但有幾個基本數據可以估算。1925年國民軍第二師入甘時兵力隻萬人左右,將甘肅陸軍第一師改編為2個混成旅,不久又改編為師,增兵萬余。孔繁錦等部被消滅后,其余部被改編為國民軍第十三師,又增兵萬余。加上甘肅、寧夏馬鴻賓、馬鴻逵兩個師,總兵力超過4萬人,少說其中3萬人是甘肅子弟。而這3萬人所在部隊分別打到了陝西、河南、山東、河北境內。1926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報告》說,國民軍入陝之初,總兵力10萬人,(一軍約7萬人,二、三、五軍約3萬人),甘肅部隊約佔半數。

  另據導河、中衛、靜寧、靈武等縣《縣志》記載,僅1926年至1927年,此4縣就數次征兵,征兵數額分別是800名、1350名、1746名和758名。當時甘肅共77縣,征兵平均按1000名計,總數在7萬人以上。

(責編:孫琳、王新玲)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