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解密:永安為何發現上千條全國罕見的紅軍標語群?

●鐘健英
2012年12月21日15:4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三、穿越時空的紅色文化符號

歷史証明,歲月是無情的,歲月也是無敵的,隻有那些具有頑強生命力和超強適應力的,才能擋住那鋒利的歲月風霜,頑強地保存下來。在革命戰爭年代發揮過巨大作用的紅軍標語,歷經七八十年,穿越了悠悠的時空,至今仍能以獨有的文化符號展現在人們面前,震撼著人們的心靈。福建永安上千條紅軍標語群一經發現立即引起轟動,前往考查的黨史、革命史專家絡繹不絕,新華網、人民網、《光明日報》等眾多媒體競相報道。古人雲:“一時勸人以口,百世勸人以書。”紅軍標語猶如一本厚重的歷史教科書,依然在教育和感動著今天的人們。特別是紅軍標語群中透露出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及文化認同,更值得當下在促進中華民族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新形勢下認真汲取。

(一)理想和信念下的文化自覺。中國共產黨是在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文化覺醒中成立的政黨,歷來對文化作用高度重視。特別是進入農村開辟革命根據地后,更是表現出非凡的文化自覺,自覺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把創造新文化與革命斗爭密切聯系起來。在開展革命斗爭的同時,將理想和信念化成一條條簡潔明了的標語,並作為紅軍的第二武器,“寫標語等,也盡力在做。每到一處,壁上寫滿了口號”。“凡軍隊經過的地方,牆壁上要統統寫滿紅軍標語”,“前壁后壁左壁右壁都要將標語寫得滿滿的”…… 鄉村由蘇維埃領導寫,城市由工會領導寫,紅軍由士兵會領導寫,並明確指出“這是為了革命勝利,為了工農兵大家的利益,所以人人都要動手寫”。永安一地就發現上千條的紅軍標語,正是文化自覺的一種真實寫照。

(二)壓倒一切的文化自信。一個標語口號等於一個軍,“我們提出那12個口號,就立即增加了12軍紅軍的力量”。這是何等的文化自信。用碳汁、墨汁、鍋灰、石粉等寫成的標語,歷經七八十年得以保存下來,不僅要經受歲月風雨的侵蝕沖刷,更要經受國民黨反動派的涂抹破壞。在永安的標語群中清晰可見有被涂刮的痕跡,也有被惡意纂改過的標語。如將“農民起來打土豪分田地”改為“農民起來打土匪守田地”,將“紅軍是工人農民的軍隊”改為“紅軍是工人農民的殘賊”,將“歡迎白軍士兵當紅軍”改為“歡迎白軍士兵打紅軍”等,但更多的標語還是完好無缺地保存下來。由此可見,面對滿目皆是、隨處可見的標語,國民黨軍隊先是涂刮,涂刮不及又試圖纂改,最后在涂不勝涂、改不勝改之下,無可奈何隻得聽之任之。這正是紅軍標語強大宣傳攻勢之所在,也是文化自信的一種典型體現。

(三)血肉關系中的文化認同。在土地革命時期,廣大蘇區歷經國民黨軍隊的多次“圍剿”和反復“清剿”,人民群眾倍受國民黨軍隊的迫害和洗劫,不少的革命群眾因此獻出了生命。然而,人民群眾對革命的信念和感情始終未變,幾十年來一直保存在民房上的紅軍標語正是最好的寫照。紅軍來時,人民群眾不怕“寫壞了房子不好看”,讓紅軍將標語寫在自家的房屋上﹔紅軍走后,人民群眾想方設法保護著紅軍的標語,並伴隨著紅軍的標語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的春秋。福建永安發現的上千條紅軍標語,以寫在宗祠、廳堂上的最為集中也最清楚,對於這種現象,當地有這樣的說法:“這是人民群眾將紅軍標語與祖宗一樣供著。”這正是歷經七八十年雖然房子大多破敗,但紅軍標語依然完整保存的原因所在,更是文化認同的強大生命力。

綜上所述,紅軍標語是紅色文化的重要符號,它不僅在革命斗爭中發揮過重要的作用,而且其中包含著深刻的歷史內涵,是黨的斗爭歷史留下的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尊重歷史必先尊重歷史文化,今天的人們應懷著禮敬和感恩的心對待和保護好這一紅色文化符號,使之穿越時空鮮艷依然,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一道亮麗風景。

參考文獻:

1. 《井岡山的斗爭》,《毛澤東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2. 陳毅:《關於朱毛紅軍的歷史及其狀況的報告》,《中共黨史參考資料》第五冊,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黨研室1978年編。

3. 賴毅:《回憶井岡山斗爭》,江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

(本文作者 中共福建省委黨史研究室研究三處處長)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