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解密:毛澤東親自為佔領南陽撰寫的新聞稿(圖)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五日)
毛澤東
2012年12月25日08:2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1948年11月4日,一個永遠值得南陽人民紀念的日子。這一天,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連續取得宛西戰役、宛東戰役和襄樊戰役勝利之后,南陽已成為孤城,國民黨南陽駐軍王凌雲率部棄城倉皇南逃,南陽不戰而克。毛澤東聞訊心潮澎湃,文思激蕩,一氣呵成《中原我軍佔領南陽》這一著名的新聞述評。11月5日,新華社全文播發,歷史上曾經幾次輝煌的南陽再度揚名天下。

《中原我軍佔領南陽》是毛澤東矚目南陽的真情流露,凝聚著毛澤東作為一個戰略家的睿智卓識,閃現著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熠熠光輝!

作為新聞珍品的《中原我軍佔領南陽》是一篇杰作。這篇作品絕妙地運用歷史背景,說明南陽在歷史上的戰略地位和我軍佔領南陽的意義。然后筆鋒轉向當時,寫蔣介石如何在此設置重兵,企圖遏制解放軍南進,最終不得不棄城而逃,以此為引子,進而綜述我軍一年成績,縱論戰局。文章議古論今,趣味無窮。這條消息發表不久,毛澤東寫信給胡喬木,指出要加強綜合報道,“其辦法是借著一個適當的題目如像佔領南陽之類去寫”。胡喬木生前曾評論該文:“像《中原我軍佔領南陽》,在古今中外的新聞史上也沒有第二篇。這篇文章,寫得很有氣派,很精煉,很自然,把解放戰爭和中國歷史上的掌故很自然地聯系在一起,反映了勝利進軍中勢如破竹的氣派。”

南陽為古宛城,是豫西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948年1月,國民黨在這裡建立第十三綏靖區后,南陽城變成了國民黨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營壘,給南陽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宛西、宛東戰役后,南陽城成為一座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孤城,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十三綏靖區司令官兼行政長官王凌雲雖然通過抓丁派兵使所屬部隊由一個師擴編至兩個軍,但其第76師所屬的兩個團先后在鄧縣縣城、南召高咀坡被殲滅,派赴鎮平竄擾的一個加強營也被擊潰。一連串的失敗使南陽守敵惶惶不可終日,處於隨時都有可能被殲滅的境地。

1948年11月2日,六縱司令員王近山等在南陽城西的王村鎮召開會議,部署解放南陽城的任務。豫西第六軍分區部隊39團團長韓憲良、政委李清太參加了會議。會上,王近山司令員指出:解放南陽城,首先應肅清南陽城的外圍,然后再攻城。要不惜一切代價將王凌雲部全部殲滅。部署39團進至城西十八裡崗佯攻,以吸引敵軍出城﹔六縱3個旅則沿南辛店、潦河一線展開:第16旅旅長尤太忠率部置於北線,17旅旅長李德生率部置於南線,蕭永銀的第18旅作為預備隊。11月2日下午,六縱即進入陣地,向敵軍發起攻擊,其中南線最為激烈。李德生旅長在南線將17旅分為三路向潦河鎮和南辛店發起攻擊,第一路包圍潦河鎮西南之敵,激戰兩小時,全殲王金生的河南省保安第5旅“老一團”,隨即扑向潦河南寨門﹔第二路由潦河鎮北進攻,殲滅了符寅軒部的機動1團﹔第三路圍攻潦河鎮南租溝之敵,敵第15軍一部被殲。至3日晨,潦河、辛店一線已被我軍佔領。

3日中午,正值戰斗激烈之際,六縱接到中原軍區命令:“不管王凌雲,即追黃維兵團。”於是六縱為了整體利益,支援即將進行的淮海戰役,遂放棄攻擊南陽城,繼續東進。豫西六軍分區39團在掩護六縱安全撤離后,有計劃地撤至磨山一帶,監視南陽城之敵。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