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自信源於黨的厚重歷史——學習黨的十八大報告有感

●鄭 龍
2013年01月05日09:5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這一切的一切表明,中國共產黨無論處在哪個歷史階段,無論處於何種情況形勢,每一次成功,都成為一次很好的經驗積澱,使黨更具活力,永葆革命青春﹔每一次轉危為安,都成為一次很好的磨礪飛躍,使黨更顯靈活,常能反敗為勝﹔每一次挫折,也都成為一次很好的教訓吸取,使黨更加成熟,直至日臻完善。正所謂“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的偉大事業,無論是解放事業,還是建設事業,一定是、也一定會從勝利走向勝利!這樣的歷史足以讓人自信!

古希臘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蘇格拉底曾經說過:“一個人能否有成就,隻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和自信這兩個條件。” 自信是主宰和戰勝命運、取得成功和勝利的必要條件,也是首要條件。它是成功的基石。對一個個人而言,沒有自信,將難有力量,也將難獲成功﹔對一個群體而言,沒有自信,則將難於強大,也將難獲勝利﹔而對一個肩負歷史重任和人民重托的組織而言,沒有自信,則無法完成歷史使命,也將無法實現崇高理想!

因此,要“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及“實現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這三大歷史任務”,我們必須自信在實踐中得到充分印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必須自信在實踐中日趨豐富成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必須自信在實踐中不斷健全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是黨的厚重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黨在新的歷史階段對全體黨員提出的新的政治要求。

黨的十八大為中國未來的發展道路繪就全景式藍圖,為兌現向人民作出的庄嚴承諾發出了堅持改革開放的攻堅令。中國必須繼續以積極而負責的大國姿態,在國際社會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黨的十八大報告告訴我們,實現未來這些歷史性目標、取得未來這些歷史性勝利的充分條件,便是“胸懷理想、堅定信念,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頑強奮斗、艱苦奮斗、不懈奮斗”。全體共產黨員必須堅定“三個自信”,奮力投身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之中,去奪取未來的歷史性成就。

黨史工作是黨的全局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黨史工作者肩負著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重大歷史使命,不僅要自身堅定“三個自信”,而且還要恪盡職守、義無反顧、責無旁貸地通過自身的工作,讓廣大干部群眾充分了解“三個自信”的緣由,以這個特定的政治視角和翔實的歷史內容讓廣大干部群眾更加堅定“三個自信”,以此告慰在黨的厚重歷史中獻身的無數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設一個更加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中國,作出黨史工作者應有的貢獻!

(本文作者為中共福建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