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關乎中國命運的一次飛行

解密:如何巧借美軍飛機把我軍將領集體送往前線

2013年01月14日08:14   來源:解放軍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美軍爽快答應的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八路軍與美軍觀察組有長期的友好合作,而且延安方面為這種合作提供了諸多方便﹔太行軍民特別是黎城、平順百姓曾經全力救助美軍失事飛機的傷亡人員,給美軍觀察組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另一方面,早在1944年末,八路軍太行軍區司令部便在晉東南的黎城縣長寧鎮修建了一個簡易機場,用於接待前來搜集抗戰情報的美軍觀察組人員,轉運被各抗日根據地軍民救護的美空軍人員。太行軍區特設情報聯絡處負責此項工作,美軍也有電台和情報人員常駐附近。美軍飛機以前曾多次往返於長寧與延安之間,對這條路線也比較熟悉。所以,當楊尚昆提出借飛機前往長寧時,美軍觀察組就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下來。

  美軍提供的飛機是道格拉斯運輸機,艙門矮小,且由於長期使用,門已關不嚴實。飛機有兩個螺旋槳,但起飛時需要靠人推動才能啟動發動機。機艙裡的座位是簡陋的鐵架子,人坐在上面直不起腰,抬不起頭。由於這次空運非常危險,所以黨中央、毛澤東採取了許多防范措施。8月24日夜裡才逐個通知相關人員於次日上午9時前趕到延安東關機場,隻許一個人去,參謀和警衛人員都不許帶,也不准其他同志送行。還要求葉劍英和楊尚昆到機場親自檢查並組織登機,每個乘機者務必都要帶上降落傘以防萬一。同時,通知太行軍區做好接機准備。

  1945年8月25日,事先接到通知的劉伯承、鄧小平、林彪、陳毅、薄一波、滕代遠、陳賡、蕭勁光、楊得志、鄧華、李天佑、江華、聶鶴亭、陳錫聯、陳再道、王近山、張際春、宋時輪、傅秋濤、鄧克明等20位各戰區負責同志陸續來到延安城郊的東關機場。這些將領在此之前多數沒有坐過飛機,一個個十分興奮。葉劍英、楊尚昆在機場與奔赴前線的將領們親切握手話別,反復說的是“一路平安”。由此可以看出這次飛行在他們心中的分量。登機前,大家合影留念。陳毅詼諧地說:“如果摔死了,就用這張照片開追悼會!”

  時任美軍駐延安觀察組聯絡員的黃華,每次美機抵、離延安他都要到機場去查看情況。這天他照例來到機場,一下子看到這麼多高級將領,很是驚奇。了解情況后,黃華的心由驚奇變為緊張。因為乘客中沒有人懂英語,擔心如果飛行中發生緊急情況,他們與美軍飛行員無法溝通,會有危險。於是,他向楊尚昆提出隨機行動,陪他們飛到太行。楊尚昆說:“你的建議很好,那就請你走一趟吧。可是降落傘隻有20副,你沒有這個,很危險啊。”就這樣,黃華以翻譯的身份加入到這個行列,成為第21名乘客。

  事實証明,黃華在飛機上確實發揮了作用。飛行途中,有一段時間飛機突然升高,大家都不知道怎麼回事,便問黃華。黃華同美軍駕駛員談了幾句后告訴大家:“現在是過同蒲鐵路,美國人說這一帶可能有日軍的高射炮陣地,為了避免不測,還是將飛機升到射程以外。”這才打消了大家的擔心。

(責編:孫琳、王新玲)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