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澤東與陝北農民在交談。 (資料圖)

毛澤東歷來十分關注少數民族的解放事業,蒙古民族問題與蒙古民族的解放事業成為他思考中國革命的重要內容。1935年,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后,把目光投向鄂爾多斯,烏審旗成為他重點關注的地區。
發表《對內蒙古人民宣言》,派出干部深入烏審旗周邊開展工作
1935年12月20日,毛澤東以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主席的名義發表了《對內蒙古人民宣言》,系統闡述了內蒙古民族問題和共產黨對內蒙古革命的方針政策,宣布將國民黨陝北軍閥搶佔的鄂爾多斯土地、鹽池交還內蒙古,同時派出毛澤民、高崗、趙通儒等一批干部深入到以烏審旗為中心的周邊地區開展工作。 1936年2月,烏審縣蘇維埃政府和中共烏審縣委在陝北思家窪(今靖邊縣海子灘境內)宣告成立,設立黨政軍全套機構,下設紅四、普通二個區。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得知情況后,當即批評推行縣制的錯誤做法,指出:“我們尊重少數民族的傳統和習慣,不急於赤化蒙地,意義在於使之成為一個緩沖地帶,以應付敵人,減少敵人進攻烏審的借口,使烏審有充分的時間來進行統一戰線的組織及工作,以對付內蒙古凶惡強大的民族敵人”,目的“是要把烏審旗作為一個模范”,以影響各盟、旗。3月,烏審縣建制被撤銷,恢復中共烏審旗工作委員會。與此同時,紅軍二路騎兵縱隊司令張愛萍奉命率部到達陝北橫山縣長城區,開展烏審民族上層工作,張與烏審旗的台吉奇國賢(蒙古族,又名道布慶道爾吉)結盟為兄弟。
1936年5月,毛澤東寫信給曾任內蒙古人民革命黨中央委員長、時為執掌烏審軍政大權的孟克烏力吉,提出:蒙古民族應當自己解決其內部事務,國民黨綏遠當局不得挑撥離間﹔願與蒙古族團結一致,援助其解放﹔蒙古族自主組建政府,有應用自己語言文字及宗教信仰的自由﹔堅決反對日本侵略內蒙古及國民黨官員對其欺凌壓迫﹔將長城沿邊各地如檸條渠等地劃為通商區,增進蒙漢商業發展﹔願與蒙古族聯合,緩急相助,共同打倒公敵。信件重申了共產黨對蒙古族的基本主張。5月1日,烏審旗發生了兵變,孟克烏力吉因執理旗務不當被趕下台,后流亡旗外。但這封信為共產黨開展烏審旗工作創造了良好條件。后中共蒙古工委以三邊(靖邊、定邊、安邊)為基地,大力開展烏審旗的工作。
蒙古族代表來蘇區參觀,受到毛澤東等中央領導的歡迎和接見
1936年8至9月,烏審旗大石砭廟喇嘛毛羅扎木素(漢名趙雲海)應邀到陝北保安(今志丹縣)蘇區參觀,受到毛澤東、朱德等中共中央領導人的歡迎和接見。毛澤東與毛羅扎木素多次交談,給他贈送了一支槍,希望毛羅扎木素回旗后,組織蒙古族有代表性的人物包括上層人士來蘇區參觀。9月,中共烏審旗工作委員會派蒙漢游擊隊去陝北橫山縣協助紅軍作戰,蒙古族隊員善騎射,又是神槍手,作戰勇敢,受到紅軍的表彰,並將他們的英雄事跡上報。對此,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在肯定蒙古族戰士英勇行為的同時,嚴厲批評了烏審旗工委讓蒙古族戰士上戰場的做法,指出如有意外,如何向蒙古族同胞交待,應把工作重點放到爭取和團結蒙古族中上層人士,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盡量不派蒙古族戰士上前線。這件事在全旗蒙漢人民中產生了良好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