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禮容1919年加入新民學會,1920年與毛澤東、何叔衡等創辦長沙文化書社,1921年參與在湖南建立共產黨組織的活動,和毛澤東、何叔衡同為湖南第一個黨組織——中共湖南黨支部“三人小組”,是湖南最早的共產黨員之一。易禮容1926年3月任湖南省農民協會委員長,1927年4月在中共五大上當選中央委員。馬日事變后,易禮容曾任中共湖南省委軍委書記、代理省委書記、省委書記。大革命失敗后,易禮容長期從事教育事業,擔任過中國勞動協會書記長,從事抗日民主活動。新中國成立后,易禮容擔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兼勞動保護部部長,1952年任全國政協常委會副秘書長,曾擔任第五、六、七屆全國政協常委。1997年,革命老人易禮容去世。
易禮容(1898—1997),字潤生,號韻珊,1898年4月生於湖南湘鄉縣新研鋪文家灘一個農民家庭。1908年,易禮容考入湘鄉縣立東山高等小學堂,1911年秋考入湘鄉駐省中學堂。1916年秋,轉入湖南商業專門學校學習,任商校學生會會長,並任湖南學生聯合會評議部主任。
易禮容在湘鄉駐省中學堂念書時即與同年考入該校的毛澤東相識,並追隨毛澤東從事革命活動。他們倆因為共同的理想結下了很深的友誼。
1918年4月,毛澤東和蔡和森等人成立了進步青年社團組織——新民學會。1919年6月,易禮容加入新民學會,成為新民學會的一員主將。1936年,毛澤東在陝北接受美國記者斯諾採訪時,還將易禮容列為新民學會中八名主要代表之一。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后,湖南的學生積極響應。受學生運動的影響,各界聯合會等組織也相繼成立,形成聲勢浩大的愛國運動。5月25日,張國基、易禮容、彭璜等20余名各校學生代表匯集長沙楚怡小學,毛澤東向他們介紹了北大學生鄧中夏后,便由鄧中夏通報北京學生運動情況。會議最后決定,成立新的湖南學生聯合會,發動學生總罷課。三天后,湖南學生聯合會正式成立。6月3日,在湖南學聯的組織下,長沙二十所學校學生統一罷課,並向北京政府提出了拒絕巴黎和約、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等六項要求。
湖南督軍張敬堯對湖南學生運動又恨又怕,力圖嚴密控制局勢,繼則暴力鎮壓,悍然下令解散學生聯合會,封閉《湘江評論》。毛澤東以新民學會會員為骨干,領導學生對倒行逆施、反動氣焰十分囂張的張敬堯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爭取全國輿論對“驅張”的支持和同情,造成舉國一致的浩大聲勢。在以學生為主的湖南各界發動的“驅張運動”中,毛澤東、彭璜和易禮容是三名主要發動者。1919年夏,易禮容帶領湖南商專同學30余人轉學進入武漢明德大學,在武漢組織旅鄂湖南學生聯合會作為驅張據點,得到在湖北的湘籍學生及惲代英主辦的利群書社的積極支持。同年冬,易禮容掌握了張敬堯的部屬張宗昌購買鴉片煙種子的罪証后,親自去北京。他同正在北京從事驅張活動的毛澤東商議,除把情況向萬國禁煙會與湘籍議會議員通報外,還和湖南請願團代表向政務院總理靳雲鵬請願,要求撤換張敬堯與張宗昌。在湖南與其他各地人民的持續斗爭以及湖南國民軍的逼迫下,張敬堯一伙終於在1920年6月被逐出湖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