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解密成就西安事變的《漢中密約》簽訂始末

李 伶
2013年02月20日10:37   來源:解放軍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花開”之外 《漢中密約》終達成

其實,勉縣的旱蓮樹三月花開,十月懷胎,歷來如此。所謂“蓮開二度”,僅是王宗山和徐夢周的誘惑之計。徐夢周夫人崔文玉也是中共地下黨員,她做的絹花,經過有心人的一番幕后動作,便在那高高的旱蓮樹上,起到了以假亂真之作用。

1933年6月1日上午,當胡抱一帶著女秘書站在三層樓高的旱蓮樹下觀賞“二度花開”時,軍長孫蔚如、參議王宗山、陝軍密使武志平、紅軍密使徐以新,4個人在漢中王宗山家中秘密會談,達成了4條協議:

一是以巴山為界,互不侵犯,共同反蔣抗日﹔二是在陝軍陣地前沿設聯絡站,由武志平常駐,代表陝軍,處理邊界事務﹔三是紅軍可以隱蔽方式來漢中採購物品﹔四是陝軍饋贈一些藥品和地圖,以表誠意。

這就是《漢中密約》,也稱《巴山協定》。它堅持了將近兩年。由於得到楊虎城的幫助,紅四方面軍由入川時的1萬人發展至8萬之眾,成為紅四方面軍史上的鼎盛時期。這支部隊,成了確保紅軍長征勝利會師、西路軍征戰,以及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一支重要的武裝力量。后來,簽訂《漢中密約》的國民黨三十八軍率先加入人民軍隊,再后來,好幾支國民黨武裝也以此為榜樣,相繼成為人民軍隊的成員,由此可見,“漢中密約”的統戰之功巨大。

密約煉“虎膽” 成就西安事變

對陝軍而言,因為《漢中密約》的簽訂,免於與紅軍交戰,楊虎城抽出兵力和資金,從事陝西省的公路、水利、綠化、文教衛生等惠民建設,並將蔣介石的“扼虎”政策,巧妙地變成了“益虎”政策,從而壯大了陝軍的實力,繼而引出了3年后的西安事變。根據如下:

一、《漢中密約》簽訂一事的主人公是楊虎城、共產黨,還有未出場的蔣介石。“西安事變”的主人公也是楊虎城、共產黨、蔣介石。還有一個主人公張學良。因由《漢中密約》,紅軍壯大了實力,致使張學良的陝北“剿共”連連敗北,這才迫使他成了“西安事變”的主人公之一。

二、《漢中密約》前台在漢中,后台則在西安﹔“西安事變”也發生在西安,二者是同一個舞台同一台戲。

三、《漢中密約》口號是“聯共反蔣,共同抗日。”“西安事變”的主要口號:“聯共逼蔣,共同抗日。”

四、楊虎城請纓抗日的“泣告全國書”、孫蔚如代表楊虎城致徐向前、陳昌浩請求派使和談的親筆信,以及共產黨號召全民抗戰的“八一宣言”中,都引用了同樣的一句成語:“兄弟阋於牆,外御其侮。”由此發展為“停止阋牆,共御外侮”的迫切願望,進而喚起了國共兩黨“阋牆御侮”的根本覺悟。

五、《漢中密約》源於中共1933年1月的統戰宣言,又稱“一月宣言”﹔“西安事變”的促成因素是共產黨於1935年8月1日號召全民抗戰的“八一宣言”。這就構成了“序曲”與“主歌”基調的一致性。

六、二者體現了“序曲”至“主歌”的漸進性。《漢中密約》 的反蔣是隱蔽的﹔而“西安事變”之反蔣是公開的、激烈的。乃至發展為“捉蔣”“逼蔣”“兵諫”。促使其變化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楊虎城通過《漢中密約》溝通了與共產黨的組織聯系,並從中煉出了“虎膽”。

(本文出自長篇紀實文學《1933:影響中國歷史走向的漢中密約》,長征出版社即將出版,作者李伶為原第二炮兵政治部文藝創作室主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責編:楊麗娜(實習)、孫琳)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