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解放戰爭后期 民主黨派為啥願跟共產黨走

擇棲
2013年02月24日10:25   來源:遼寧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油畫)。

進入1948年,形勢進一步朝著有利於共產黨的方向發展。繼中國人民解放軍晉察冀部隊攻佔了石家庄,使華北解放區連成一片之后,晉冀魯豫部隊再次佔領了洛陽,西北野戰軍奪回了延安,東北野戰軍通過冬季攻勢把東北國民黨軍壓縮於長春、沈陽、錦州三個孤立的地區,華東野戰軍捷報頻傳。中共中央也離開陝北,到達河北省阜平縣城南庄。共產黨勝、國民黨敗的形勢,已毫無懸念,在1948年年初,中國當時最大的兩個民主黨派——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先后宣布,要成立民主聯合政府。

基於以上形勢,籌備中央政府、建立新中國的問題便提上了議事日程。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發表“慶祝五一節口號”,公開提出“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並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

為什麼要聯合民主黨派

1948年,在中國政治舞台上,除各自擁有軍隊、地方政權並起決定作用的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外,還存在著其他13個政黨,在這些政黨中,中國青年黨和國家社會黨跟著國民黨走,而其他的11個黨派,則反對國民黨的一黨專政和蔣介石的個人獨裁,被中國共產黨稱為民主黨派。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要聯合這些民主黨派,原因在於:第一,這些黨派及其他無黨派人士雖然沒有軍隊,沒有地盤,但他們網羅了當時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具有相當影響的一大批精英人物。這些人中,不乏老革命、民主斗士、大學教授、新聞記者、律師、企業家。當然,也包括一批因為不滿蔣介石,而從國民黨中分化出來的國民黨黨員。要徹底打敗國民黨、建設新中國,顯然離不開這個高學歷人群的支持。

第二,因為他們的地位相對中立,因此他們的聲音,對普通民眾來說,無疑會具有更強的感召力。尤其是在國民黨佔領下的城市中,因為共產黨是非法組織,有恆產者大多不了解共產黨,認為共產黨會共產共妻,剝奪有產者,故邀請這些第三方人士參加新政府,會在某種程度上起到影響城市民眾,瓦解國民黨殘余力量的作用。

第三,1949年后,中國共產黨要以城市為重點進行經濟建設,但共產黨員大多出生成長在農村,不懂得城市生活與城市管理。因此恢復城市經濟與建設城市,顯然需要他們的支持。

正是因為民主黨派與無黨派民主人士具有這樣大的作用,所以在“五一節口號”發出的第二天,毛澤東就親自給李濟深、沈鈞儒寫信,邀請各民主黨派代表及無黨派民主人士召開政治協商會議。

當時,中國的民主黨派及無黨派民主人士因為受到國民黨的壓迫而大多躲避在上海或香港,主要是香港。在收到中共中央的“五一節口號”之后,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海外華僑、無黨派民主人士迅速響應,公開表示中共中央的上述號召“適合人民時勢的要求,尤符同人等之本旨”,並在隨后發起了新政協運動。中國共產黨在香港主辦的《華商報》發表了許多這樣的文章。

問題是,香港這邊熱鬧非凡,又是發電報,登報紙,又是開座談會,但遠在河北省平山縣山溝裡的中共中央卻還被蒙在鼓裡,並不詳細了解香港所發生的一切情況。原因是,當時中國共產黨在香港同樣屬於地下組織,不能公開活動,與中共中央的聯絡隻能通過電報。共產黨在香港的組織,即香港分局,考慮到這些民主黨派響應中共號召的聲明已經公開發表,如果再用密碼電報全文拍發給中共中央,就存在容易泄密的問題。於是,香港分局機要科另外編了一套臨時密碼。可是,在電報發出以后,中共中央辦公廳機要部門幾次來電,說譯不出來,或是譯到中間后面譯不出,或是文句不明,譯不明白。這樣,一直到7月中旬才將該電全文譯出上報。為此,香港分局的潘漢年還受到了周恩來的嚴厲批評。

中共中央既然弄不明白民主黨派到底對召開新政協的建議持何種態度,自然不敢採取進一步的行動。其中的原因還在於,這些民主黨派雖然歷史長短不一,但大都曾站在國民黨與共產黨之間,以 “第三方面”、“中間派”自居,希望調和國共之間的矛盾,希望走“不國不共”的第三條道路。這種道路體現在建國問題上,最典型的就是民盟。他們主張,中國未來要吸取蘇聯與美國各自的優長之處,即在政治制度上採取英美的民主制度,而在經濟政策上實行蘇聯式的計劃經濟。也就是“英美的政治民主﹔蘇聯的經濟民主”。因此,當中共中央提出建國主張后,沒有理由不擔心這些堅持中間立場的民主黨派是不是會不贊成自己的建國口號。

(責編:朱書緣、孫琳)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