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要到前方打仗,要給親人報仇,所以,我得想辦法送他當兵”
1955年,組織調我到遼陽市兵役局任政委。1959年,鞍鋼弓長嶺焦化廠工人雷鋒報名要求參軍,因身高和體重差一點點,評議時就被拿了下來。雷鋒就來求我,我看雷鋒挺執著,就勸他:“小雷子,你現在一個月38元8角5分的工資,不是掙得挺多的嘛!現在全國是困難時期,有的地方連糠都吃不上,你為啥還要去當兵?”雷鋒立即反駁我說:“首長,你的說法不正確!我報名參軍,就是要到前方打仗,要給我的親人報仇!”見我當時手頭有工作要處理,他就說:“首長,我明天再來!”第二天一早,他真來了。“我今天來這就不打算回去了,我把包都帶來了。”雷鋒當時帶了一個小包,我問他帶的是什麼寶貝?雷鋒打開包,我看到裡邊裝的是毛澤東選集一至三卷,上邊寫了好多字。我說:“雷鋒啊,你學得不錯啊!”雷鋒挺謙虛:“我學得還不夠,我就是學了《為人民服務》才要當兵的。”他還步步緊逼:“你不讓我去,我就住你家去!”當時,我看雷鋒政治覺悟這麼高,就說:“住我家行啊!”結果,雷鋒在我家和兵役局一住就是58天。有一天,吃飯的時候,我隨意問雷鋒:“你爸媽呢?他們同意你當兵嗎?你說給親人報仇,報啥仇?”雷鋒把剛吃了幾口的飯放下了,說著就哭上了……他這一哭,我這心裡就酸,因為我的家和雷鋒家差不多,我倆的苦難童年差不多,所以,是階級感情把我們兩個人連在了一起。就是從這時起,我開始在思想感情上同情雷鋒,所以我當時就想,思想這麼純正的青年,又是這麼苦的一個孩子,我得想辦法讓他當上兵。
雷鋒是個閑不住的人,眼裡總有活。我們兵役局每年送兵時都有好幾十套軍裝不合體、破舊,沒人告訴他,他就一針一線地縫補起來,一共縫了63套,手都磨出了血泡。我心疼雷鋒,說別縫了,他不聽。
有一天,我在向市委書記曹奇匯報工作時,單獨說了雷鋒這件事。我說,雷鋒是苦出身,根紅苗正,他鐵心要求到前方打仗,保衛國家,說明他思想上進,在兵役局這些天,他大小工作主動,說明他是個懂事的青年,政治上的全面情況都不錯,就是身高和體重差那麼一點點。曹奇書記說:政治合格和身體合格,兩個合格都重要,但是我認為,政治合格比身體合格還要重要!有了市委書記的這個尚方寶劍,我回到兵役局,找了遼陽市第二醫院的院長吳春澤,當面跟他們說了市委書記的指示。我還向吳院長立了軍令狀:你們不就是怕雷鋒到部隊被退回來嗎?以后不管出現什麼問題,我負全責!當時到我們遼陽接兵的干部叫戴明章,很講原則,為了雷鋒的事,他專門打電話回團裡,給吳海山團長匯報,最后得到團裡的支持。
當時征兵,100個兵裡允許有8個預備數,我就讓雷鋒補這8個預備數走的。1月8日,雷鋒最后一個穿上軍裝走了。
走之前,雷鋒激動地對我說:首長,讓我叫你一聲爸爸吧!他原來喊我老伴都叫阿姨,臨走時,他就叫我老伴:媽媽!臨行前,雷鋒從上衣兜裡掏出他穿上軍裝照的一張照片,很鄭重地用雙手遞給我說:首長,送給您留個紀念吧。我接過來一看,雷鋒在照片背面還寫了字:“贈給敬愛的余政委留念。”落款是雷鋒,時間是1960年1月3日。這張照片,我一直珍藏著。
雷鋒入伍后,一直同我家保持聯系,我還兩次把雷鋒請回來,給應征青年作報告。1962年初,雷鋒出差時專門抽出時間到我家來。臨走時,我老伴還特意給他煮了7個咸鴨蛋帶上,誰能料到,這一次的分別,竟成為我們的永別!
我過去是送過雷鋒當兵,他喊我首長,叫我爸爸,但我現在是雷鋒的學生,而且永遠是雷鋒的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