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早期黨員張申府自動退黨之謎

馬 句

2013年03月04日08:1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張申府一生值得回憶的兩件大事

交往多了,彼此熟悉了,張申府老先生把我看做忘年之交。互相之間有了信任,談話也就自由和深入了。我向他打聽他的身世,問他在北大同陳獨秀、李大釗的交往,他都很坦白地向我作了介紹。張申府說:“我是河北獻縣人,1893年出生,是書香世家,家父濂公是清末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少年時我和弟弟張岱年跟家父念古書。1912年家父被選為國會議員,遷到北京,我考入北京高等師范學堂附屬中學,1913年考入北大預科,1914年考入本科,先學哲學,后學數學,1917年畢業留校做助教,教邏輯學,1920年升為講師。李大釗從日本留學回到北京,主編《晨鐘報》的《甲寅日刊》,經同窗郭仁林介紹,我認識了他。1917年,蔡元培先生當北大校長,請陳獨秀任文科學長,李大釗任圖書館館長。我和大釗同志都支持新文化運動,我們兩人都為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每周評論》積極撰稿,陳獨秀聘我們二人當這個刊物的主編。我們三個人經常在李大釗的辦公室商議這兩個刊物的編輯工作,陳獨秀曾說過,他在北大同李大釗和我最談得來。”

李大釗在北京成立“少年中國學會”后,最先吸收張申府入會,他們兩人作為“少年中國學會”的負責人,約請天津“覺悟社”的周恩來、劉清揚來北京。1920年8月16日,兩個社團的代表20人在陶然亭慈悲庵開會,商議兩地愛國進步青年加強聯系,共同戰斗等問題。在這次會上,張申府結識了周恩來、劉清揚。后來在巴黎,張申府介紹他們二人入黨,並同劉清揚相愛,結成夫婦。

1920年4月,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來北京找到李大釗,要他組建中國共產黨,李大釗說:“我的號召力不及陳獨秀”,所以為維經斯基寫了介紹信,介紹他到天津。1920年8月,陳獨秀在維經斯基幫助下在上海建立共產黨小組。在建立之前,他曾寫信給張申府:“建黨是叫社會黨或共產黨?創黨之事,隻有你與守常(李大釗的字)可談。”張申府持信向李大釗商議,李說:“叫共產黨好!”叫張申府給陳獨秀回信,最后陳獨秀採納了李、張意見,取名中國共產黨。陳獨秀帶話給他們二人,囑咐在北京也成立中國共產黨組織,李大釗、張申府在1920年10月,在北大紅樓李大釗的圖書館長辦公室介紹北大學生張國燾入黨,三人成立了繼上海后第二個共產黨組織——北京共產黨小組。

1920年,國民黨元老李石曾、吳稚暉在法國裡昂辦中法大學,經蔡元培推薦,聘請張申府為中法大學的哲學教師,年底張申府隨蔡元培一齊赴歐。張申府受陳獨秀、李大釗委托,在歐洲建立中國共產黨駐歐小組。1921年,張申府先介紹劉清揚入黨(兩人不久結婚),兩人介紹周恩來入黨,后來有黨員趙世炎、陳公培到了巴黎,他們五個人在巴黎建立巴黎小組。1922年,張申府、周恩來在巴黎發展朱德、孫炳文入黨,年底建立中國共產黨旅歐支部,張申府任書記。

1923年底,張申府回國到了廣州,在廣州大學(中山大學的前身)任教授兼圖書館館長。1924年,蘇聯幫助孫中山籌建黃埔軍校,當時會俄文的人很少,孫中山聘請張申府幫助蘇聯派來的人一同籌建黃埔軍校。張申府負責招考第一期學員,親自參加了對學員的面試。1924年5月開學,孫中山自任軍校總理,委任蔣介石為校長,廖仲愷為黨代表,聘加倫等蘇聯軍官為軍事顧問。孫中山聘請張申府為軍校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戴季陶不到職,工作由張申府直接同廖仲愷聯系,實際上是張申府主持政治部的工作。當時黃埔軍校很重視政治教育,把它提高到與軍事訓練同等地位,培養學生愛國精神和革命意識。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中有陳賡、左權、徐象謙(后改名為徐向前)等40多名地下黨員,佔了學員的十分之一,張申府推薦惲代英、蕭楚女、聶榮臻等共產黨員做政治教官。廖仲愷對張申府很器重,親自推薦給蔣介石當翻譯。張申府回憶說:“我在黃埔軍校看到蔣介石非常跋扈,什麼事都是他獨斷獨行,一個人說了算,我一生氣,就不干了。廖仲愷極力挽留我,我說不干就不干。廖仲愷叫我推薦人選,我推薦周恩來,廖仲愷同意,並給周恩來寄去路費。1924年底(1924年9月——作者注),周恩來回到廣州,當了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說到這裡,張申府笑著對我說:“我一生做事不多,值得回憶的就辦了兩件大事,一是介紹周恩來入黨,二是推薦周恩來當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王新玲、孫琳)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