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張有孫中山(后左一)出現的宋家合影,攝於1918年至1919年間。

上海宋慶齡故居保存的孫中山宋慶齡原版照片。
原題:難得革命成伴侶
今年適逢宋慶齡誕辰120周年。最近,由宋慶齡珍藏的一張孫中山、宋慶齡與宋氏家族若干成員合影的玻璃底片向外界公布,因其間蘊含著的豐富史料和學術價值,引起了史學家們的極大興趣。經有關專家鑒定,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張有孫中山出現的宋家合影,這在某種程度上打破了孫中山與宋慶齡的婚姻始終沒有得到宋家人認可的流言。經初步考証,這張照片應拍攝於1918年宋耀如去世后孫中山從廣州返回上海居住的時期(據推斷應為1919年),地點應為上海法租界莫利愛路29號,即今天的香山路7號孫中山寓所內。
孫中山的早期婚戀史
眾所周知,孫中山先生是職業革命家,終其一生,漂泊不定,其婚姻生活也與常人迥異。早在1885年,尚未投身革命的孫中山即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同鄉盧耀顯之女盧慕貞為妻。結婚7年后,生子孫科,后又有二女出生。
作為中國傳統婦女,盧慕貞的文化程度不高,她像當時的一般婦女一樣,一心希望丈夫能讀書做官或者經商致富,她要的是安分守己、家庭安定,對於孫中山來去奔波,盡忙些“造反”的勾當,盧慕貞很不理解也不贊成,並將之視為累及家人的危險之舉。
由此,兩人不僅在理想志向、生活情趣等諸多方面格格不入,而且因為孫中山常年在各地鼓動革命,盧慕貞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帶著孩子依附孫中山的長兄孫眉在檀香山生活,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兩人聚少離多,徒有夫妻之名分。
鮮為人知的是,孫中山其實還有另一個妾侍,即陳粹芬。據《香山孫氏族譜》記載,陳粹芬原名香菱,又名端芬,生於1874年(比孫中山小12歲),卒於1962年,當時是孫中山在香港西醫書院讀書之時(1891年),通過好友陳少白介紹認識的。
陳粹芬出生於香港新界屯門,她的文化程度也不高,但其為人聰敏,性格剛毅,願意追隨孫中山進行革命。孫中山在日本、南洋各地奔走策動革命的時候,都有她的身影相伴。事實上,當時很多老同盟會員都見過陳粹芬,因為她經常為往來的同志洗衣做飯,甚至承擔傳遞信息等危險工作,廣東籍的革命黨人還親切地稱她“陳四姑”。在與孫中山十多年的相伴中,“陳四姑”的勤勞、勇敢、任勞任怨,是為革命同志所稱道的。
1910年間,陳粹芬因患肺病而返回香港療養,后來便隱居在澳門和中山石岐。長期以來,孫眉等孫家人都一直把她作為家庭成員加以善待,陳粹芬去世后,也被安葬於孫中山的老家翠亨村北山腳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