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征后,與共產國際的電訊聯絡完全中斷。到達陝北后,如何盡快與外界取得聯系成為當務之急。韓素音在《周恩來與他的世紀》中說,紅軍長征到陝北后,“在最初的幾周裡,對周恩來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建立電台和保持同外部世界的通信聯絡。這對根據地是生死攸關的事。”那麼,紅軍是如何與共產國際恢復聯系的?宋慶齡在中共中央恢復與外界聯系過程中起了怎樣的作用、對紅軍提供了哪些幫助?
一、1935年冬,首先聯系上的是宋慶齡的電台
1935年11月中旬,共產國際派遣的林育英(張浩)到達陝北,不久,中共中央就與宋慶齡建立了電訊聯絡,但由於當年極其嚴格的保密原因,當事人劉三源與廖輝卻誤以為他們與“莫斯科”或“歐洲的共產國際”電台取得了聯系。當年中共中央機要科副科長劉三源回憶說:為了盡快與蘇聯取得電訊聯系,用張浩帶來的電台呼號和密碼,經過一兩天的呼叫,很快就與莫斯科電台聯系上了。由此推算,聯系上的具體時間當在11月下旬。另據當年負責與共產國際通訊的廖輝回憶:“大約是1935年底至1936年初之間”,電台在開設后的第三天深夜一兩點鐘,“溝通了歐洲的共產國際電台”。上述兩人對時間的回憶劉三源更為准確,因為中共中央不可能等到12月底才剛開始架設電台進行試探。
1936年1月1日,毛澤東電告朱德:“我處不但對北方局、上海局已發生聯系,國際亦有發生聯系,這是大勝利。”對此,西安事變時擔任宋慶齡秘書的李雲回憶:1936年4月,中共中央派馮雪峰到上海,“馮雪峰見了宋慶齡,首先感謝她的幫助,使得黨中央很快與上海黨組織恢復了聯系。”可見,中共中央是在與宋慶齡溝通之后才聯絡到上海局的。此后,上海局就經常使用宋慶齡的電台與陝北聯系。1936年5月28日,馮雪峰給中央寫信說:“未知國際方面已通電否?此地可設法打通。”當時上海局還沒有建立電台,馮雪峰顯然已經知道宋慶齡的電台可以“打通”共產國際。
再看當年宋慶齡電台成員路易·艾黎的回憶:中央紅軍抵達陝北后“不到一個月,我們就定時得到外部世界的信息。”艾黎所回憶的時間也正是1935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完全對應前述中共中央與宋慶齡電台建立聯絡的時間。
由此可見,上述劉三源與廖輝以為的“莫斯科”或“歐洲的共產國際”電台,其實只是共產國際的派出電台,也就是宋慶齡的電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