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圖書連載>>李瑞環《看法與說法》

李瑞環《看法與說法》:居者有其屋。這是領導者應該下力量研究解決的

2013年03月27日09:3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返回>>>李瑞環《看法與說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0.我們搞改革,任何時候都要講兩個理。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總體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但由於種種原因,還有部分群眾生活比較困難。在城市,由於一些企業虧損嚴重、停產半停產,許多職工長期不能按時領到工資,加上物價上漲,他們的生活已經相當困難,有的甚至連吃飯都發生問題。

我們的許多工作,能做到99%就算很不錯了,唯獨吃飯必須100%,有1%的人沒飯吃都不行。必須看到,雖然這部分人相對比例不大,但絕對數字並不小。為政之道在於安民,安民之要在於察其疾苦而已。我們講為人民辦實事,首先應當想到最困難的這部分群眾,真心實意地為他們排憂解難。特別是國有大中型企業的職工,他們過去把青春和汗水獻給了國家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對於他們來講,干活給錢,看病給報銷,退休了給養老金,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體現,也是他們的應得利益。現在他們的生活困難是經濟轉軌造成的,並非他們不努力勞動,黨和政府理應予以特別的關注和照顧。我們搞改革,任何時候都要講兩個理:一個理是講市場經濟、成本核算、優化組合、按勞分配等,另一個理是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最高宗旨。這后一個理是我們作為執政黨的帶根本性的大道理。如果這麼多群眾的困難長期解決不了,如果對他們的疾苦不聞不問,我們就夠不上叫共產黨,就會失去人民群眾的擁護,失去自身存在的歷史理由。各級政府要為生活困難的職工群眾提供切實的幫助,不要等到節日,也不要等到一些問題釀成事端,而要經常性地深入群眾,訪貧問苦,談心服務。我們目前經濟上固然有許多困難,但是就國家整體實力和各級政府所掌握的物質基礎來說,保証他們吃飽肚子、穿上衣服,總還是有辦法的。

《在遼寧考察工作期間的談話要點》(1995年4月10—16日)

有關社會主義的一些根本問題在改革中要引起特別重視。

我們的改革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改革的目的是使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這裡有幾個帶根本性的問題值得重視。比如,人民群眾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主人,決不能變成仆人,但事實是,在若干改革、若干企事業單位中,群眾地位越來越低,發言權越來越少了。再比如,我們主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最后實現共同富裕,但現實情況是,富的越來越多、越來越富,而一般群眾的生活提高較慢,甚至下降。照此下去,會不會出現兩極分化?不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結果是共同貧困,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卻可能出現兩極分化,而兩極分化不是社會主義。再比如,社會主義是以社會為本體的,人們的基本生活問題應該由社會負責,我們一直把看病、上學、住房、工作由國家負責作為社會主義優越性加以宣揚,而實際上,在原有體制下國家負責,就是企事業單位負責。放開搞活之后,企業獨立核算、自負盈虧,一旦搞得不好甚至垮掉,那裡的職工由誰負責呢?再比如,過去講調動積極性包括黨的領導、群眾路線、思想政治工作、領導骨干帶頭作用,也包括為人民辦實事、謀利益等,這些都被視為社會主義的特征和政治優勢﹔現在講調動積極性,更多的是講物質利益,對於被稱為社會主義優勢的那幾條講得越來越少,做得就更少。照此發展下去,人們的思想、社會風氣、干部隊伍、領導作風會不會發生問題?

《在天津市調查研究工作會議上的講話》(1987年6月11日)

在我們這樣的國家裡,群眾問題、社會問題,就是政治問題。

物價問題實質上是個政治問題,說是政治問題,首先是個群眾問題。現在物價成了人們最關注的問題,說“舉國上下都談物價”可能有些夸大,但群眾的意見的確是很多,現在人們把所有不滿的事、不好的事都和物價連在一起,天津流傳的“火車親嘴兒,飛機打滾兒,輪船沉底兒,物價沒准兒”就是一例。就目前來講,物價問題已不簡單是價格的漲落、調哪種物價的問題,它涉及社會各方面的關系和群眾的利益問題。在我們這樣的國家裡,群眾問題、社會問題,就是政治問題。這次物價調整關系著黨與群眾的關系,黨在群眾中的威信﹔關系著群眾情緒順不順,積極性高不高﹔關系著群眾對改革的信心和支持﹔關系著改革前途、四化大業。因此,我們必須把價格、工資問題放到全局的位置上,從政治的角度上進行研究。就物價論物價是看不清、說不清、處理不好的。

《在中央政治局第十次會議上的發言提綱》(1988年8月17日)

城鄉改革涉及一系列政策問題,核心是價格問題。

城鄉改革涉及一系列政策問題,核心是價格問題,因為它關系著如何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之間的利益和城鄉之間的利益,在研究價格問題時,要力爭做到:

一要保護生產者利益。城市改革要保持物價的穩定,但也要防止把農副產品價格統得過死,壓得過低。否則,就會使農民感到無利可圖,無錢可賺,影響生產者的積極性,妨礙農村商品經濟的發展,到頭來會給城市供應帶來困難。

二要保護消費者利益。農村改革要放開搞活,但農副產品價格也不能毫無節制,提得過高。否則,就會超過城鎮人民的承受能力,造成市場萎縮,到頭來會影響農村商品經濟的發展。

三要考慮財政的承受能力。要通過正確的方法,使生產者不少得,消費者不多花,使市場穩定、豐富,而不能隻靠財政補貼。在物價改革出台以來,我市城市居民每人每月補貼七元五角,每年達兩億多元,原來對農村和商業的補貼也基本沒減,國家已經盡了最大努力,如再增加過多的補貼,國家財力就負擔不起。尤其是我市實行財政包干以后,地方沒有這麼大的財力。同時,物價改革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把財政的暗補改為明補,如果增加了明補,又不減少暗補,這就走了回頭路,失去了改革的意義。

《在天津市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1986年2月1日)

(責編:王新玲、孫琳)


相關專題
· 圖書連載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