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圖書連載>>李瑞環《看法與說法》

李瑞環《看法與說法》:民主問題,說到底是一個如何對待群眾的問題

2013年03月27日10:2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我們現在民主和自由搞得還不夠,要高舉民主和自由的旗幟,不能把民主、自由的口號都給了資產階級。

我們現在民主和自由搞得還不夠,要高舉民主和自由的旗幟,不能把民主、自由的口號都給了資產階級。但極端民主化、自由化就不好了,無政府主義也不好了。對民主、自由的口號,馬克思主義應比資本主義、資產階級解釋得更加入情入理,讓人們聽起來更加舒服。民主和自由、集中和統一的問題是擺在我們面前需要很好研究的問題。現在有的報紙講,“我們的民主比資本主義多多了”等,這樣只是在“多少”的問題上研究是不夠的。自由和“自由化”不一樣。資產階級自由化的要害是反對四項基本原則,不是講自由就會“自由化”。如果把自由和“自由化”等同起來,就會把氣氛搞緊了。我講過,民主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又是過程。所謂民主是個過程,是指經濟什麼樣,政治什麼樣,文明文化程度什麼樣,民主就隻能是個什麼樣。超越經濟程度、超越文明文化程度的民主,歷史上是不存在的。因而民主是相對的,是個過程,是動態的,是變化的。絕對的民主、絕對的自由怎麼可能存在呢?這是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如果離開這些,就會變成唯心主義。

《同天津市新聞、文藝、出版工作者座談時的插話》(1989年10月7日)

真正的民主不怕敵人。

真正的民主不怕敵人。我們不怕西方民主。一個國家要穩定,就要採取一系列措施。如果這些措施與西方不同就被指責是不民主,這是霸道的

做法,中國人民對此不屑一顧。

《會見阿拉伯藝術家聯合會代表團時的談話》(1992年3月6日)

我們不是民主太多,而是不太會搞

八九政治風波后國際輿論界掀起一陣風,似乎中國不要民主,不要人權。其實不是,我們是堅持民主、人權的。去年國內也有另一種意見,說前幾年民主太多了,我也不同意這種說法。我們不是民主太多,而是不太會搞,高度的民主是社會主義的內容之一,沒有高度民主,社會主義不可能建成。但民主是具體的、歷史的,而不是抽象的、絕對的,不能脫離一定時期的經濟、政治、科學、文化的發展水平。空談民主,簡單照搬西方的民主在中國是行不通的,否認中國的民主建設還需要進一步加強也是不對的。

《會見日本客人時的談話》(1990年7月27日)

應該反思究竟在中國應該怎麼搞民主。

現在許多西方國家都熱衷於談論民主、自由、人權、法制等問題,在許多人印象中目前中國似乎在回避這些問題,其實這是一個誤解。中國的封建社會歷史很長,近代經濟不發達,由經濟所決定的其他方面如教育及文明程度等也還不夠。目前中國不是民主搞得太多或太少的問題,這種提法本身就欠准確性。目前中國所需的是加強對民主過程中產生的問題的研究。一個國家的社會制度、經濟狀況以及由其歷史形成的文化背景和與其相聯的習慣等等會極大地影響著這個國家的民主法制建設。如果經濟不發達,就很難一下子提高文明程度。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以某種形式確定民主的范疇,中國這麼大的國家就會陷入混亂。去年政治風波演變成那種形勢,每個中國人,從領導到群眾都應該反思究竟在中國應該怎麼搞民主。如要充分理解這些情況,就需要對中國的經濟、文化、歷史背景和具體國情有充分了解。

《在接見美國世界事務組織全國委員會代表團訪華時的講話》(1990年6月16日)

民主究竟怎麼搞,應該有歷史的、具體的、相對的標准,不能與社會的經濟、政治、文明狀況相脫離。

民主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人類進步的標志,是廣大群眾的共同願望,是我們共產黨長期為之奮斗的目標之一。過去曾爭論民主是手段還是目的,其實民主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民主究竟怎麼搞,應該有歷史的、具體的、相對的標准,不能與社會的經濟、政治、文明狀況相脫離。中國是個大國,人口多,底子薄,發展不平衡,文化教育不發達,過去相當長時期是封建社會,有一段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講民主不能脫離這個國情,否則就不利於穩定,就會亂,就會影響民主的進程。

《在全國統戰部長座談會上的談話》(1993年3月23日)

(責編:王新玲、孫琳)


相關專題
· 圖書連載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