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忠義救國軍”的來龍去脈

2013年03月28日10:56   來源:人民政協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所謂“忠義救國軍”,在全國可以說男女老幼皆知,許多人也是從現代京劇《沙家浜》裡得知“忠義救國軍”一詞的。在這裡,筆者試從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的角度談談“忠義救國軍”的由來。

前身為“蘇浙行委別動隊”

1937年8月13日淞滬抗戰爆發后,為了加強組織領導廣大民眾支持作戰,蔣介石於9月4日電令成立“蘇浙行動委員會”於上海。委員是杜月笙、楊虎、錢永銘、劉志陸、張嘯林、貝祖詒、張治中、戴笠、宋子文、吳鐵城、俞鴻鈞、吉章簡、蔡勁軍、俞作柏。杜月笙、戴笠、劉志陸三人為常務委員,書記長戴笠。

9月7日,南京又發來蔣委員長電,限令戴笠和杜月笙“在一個月內,組建萬人的別動隊游擊武裝,配合正規軍對日作戰,在敵前敵后襲擾牽制日軍,肅清奸諜”。

戴笠久久有心掌控軍統直轄武裝,而杜月笙也願意發動上海工人、幫會擴充勢力。在抗日的宣傳下,經國民黨蘇浙行委發動,眾多工人、學生、教員、失業失學青年踴躍參加別動隊抗日。愛國人士章乃器等人也介紹不少進步店員、大中專學生加入該部。而共產黨人張執一、余紀一等人也打入“別動隊”。

戴笠除選派軍統骨干掌握別動隊要職外,電黃埔軍校畢業生調查處輸送尉級、校級軍官,要南京中央警官學校選拔有高中以上文化受過警官正科訓練學員來滬,分別安排任大隊(相當於步兵營)、中隊(連)軍事、政工干部。又向在浦東作戰的第八集團軍總司令張發奎商調輸送一批軍士來別動隊任班長副班長。這樣,國民黨“蘇浙行動委員會別動隊”迅速建成,當時有1.08萬多人。總指揮是劉志陸。此人曾任桂軍軍長、集團軍司令,幾次反蔣,投附過陳炯明、吳佩孚、張宗昌。張宗昌失敗后歸附國民政府,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三路軍總指揮,后改任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劉早年加入會黨,與杜月笙同為“悟”字輩。

因應淞滬戰爭形勢,剛剛組建訓練不足的別動隊迅速上火線。在滬西、南市、浦東、蘇州河兩岸及京滬、滬杭兩鐵路沿線,維護交通,掩護主力國軍作戰與轉移﹔運用游擊戰術對日軍突襲、狙殺、偵察、破壞﹔救助難胞,作出了貢獻。隨著戰場情勢的逆轉,別動隊在蘇州河、南市、奉賢和上海縣,亦加入與日軍正面戰斗,傷亡加重。“別動隊”官兵於淞滬抗戰中陣亡者共2700余人。

(責編:楊麗娜(實習)、孫琳)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