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槳和機翼組成紀念碑
台階走到一半處,是一個開闊的廣場,建有一面20米長的殘牆浮雕,象征敵機轟炸后的斷壁殘垣。抗戰期間三大史實通過浮雕一一呈現:火光沖天、硝煙彌漫的“重慶大轟炸”;激烈交戰、殊死抗敵的“抗擊日機”;還有在“世界屋脊”的險峻山巔危險飛行的“駝峰航運”。
從殘牆浮雕再上行數十步台階,便是紀念園最高處。這裡矗立著一座10多米高的紀念碑。碑體由兩扇下端殘缺、彈痕累累的機翼組成。機翼托舉起一個巨大的飛機螺旋槳,螺旋槳上刻有4個大字“志在沖天”——這是孫中山先生1923年給中國空軍的題詞。
站在由螺旋槳和機翼組成的紀念碑下,看著雙翼上無數彈孔,令人不禁想起空軍將士們抵御敵寇、喋血長空的壯舉。
從高處俯視,整座墓園造型恰似一架飛機造型。在機翼部分的四層平台上,168個墓碑靜臥鮮花草叢中。
空軍將士們的墓碑簡單朴素——不足1平方米的石碑上,刻著橄欖枝花環,象征著英雄們為了和平捐軀疆場;花環下是英烈的姓名和生卒時間。
拂去茂密的草葉,我們發現不少碑上隻有兩簇橄欖枝,姓名處一片空白。廖娜告訴記者,“近年來我市一直在進行查訪征集,並對之前核查有誤的姓名進行了勘正。目前確証姓名的墓碑隻有67塊,其余的還在查訪中。”
從不少烈士的生卒時間可以看出,犧牲的飛行員都很年輕,多數都是20多歲,最小者僅有18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