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在1982年12月28日所寫《對遵義會議調查報告中幾個問題的答復》中說:
“(六屆五中全會)沒有設書記處和常委”。
“為什麼在有的歷史文件中或一些同志的回憶中會出現書記處書記、常委的名稱呢?
“我想,這是由於當時中央雖然沒有正式設書記處、常委,但有一個處理日常工作的領導核心,而這個核心的名稱又不那麼固定,不那麼嚴格的緣故。”
但是,在陳雲去世后,《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訃告》中卻寫明:
“1934年在中共六屆五中全會上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兼任白區工作部部長。”
為什麼《訃告》所述與陳雲所憶不一致呢?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錢聽濤先生曾作了如下考証:
經中央檔案館李雲龍查閱了許多文件、電報和會議記錄,發現:六屆五中全會時開始正式成立書記處。當時一切組織問題是請共產國際決定的,因此五中全會召開前曾擬出政治局、書記處名單,向共產國際請示。今有1943年9月7日、11月21日張聞天兩次在政治局會議上發言記錄為証,還存有1933年12月5日博古發給共產國際的一份電報及1933年12月12日共產國際對此電的復電,均提到成立書記處。這是可靠的原始檔案。至於陳雲所以會產生以上回憶,我認為是由於當時黨內民主生活不健全,重大問題並未召開書記處(常委會)會議討論,特別是在博古主持工作的一段時間內。如召開六屆五中全會這樣重大的事情,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恩來就未讓參加會議的准備工作。而不是政治局成員、僅是共產國際派來的擔任軍事顧問的李德卻在1933年9月到達瑞金后就取得了中央軍事指揮上的決定權。所以陳雲記憶中未有書記處(常委會)的。五中全會成立的書記處,其職權相當於過去的常委會,而且兩種名稱常常混用。[1]
陳雲在中共六屆五中全會上被選為政治局常委,表明他進入了中共領導核心。陳雲還兼任中共中央白區工作部長。
在1934年1月21日至2月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在瑞金召開。
據1934年2月12日《紅色中華》報道:
“2月3日中央執行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一致選舉:毛澤東,項英,張國燾,朱德,張聞天,博古,周恩來,瞿秋白,劉少奇,陳雲,林伯渠,鄧振詢,朱地元,鄧發,方志敏,羅邁,周月林等十七人組織主席團為執行委員會閉幕后之最高政權機關。並以毛澤東為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項英,張國燾為副主席。”
1934年夏,陳雲負責中央蘇區的軍需工作。
[1]錢聽濤,《他們,完成了一次歷史的轉折──從六屆四中全會至遵義會議期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書記處)組成人員考析》,《上海黨史研究》1995年第二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