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孟 素 袁佩紅
2013年04月18日08:5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代表團的同志們雖然沒有得到這批零用錢,卻受到了一次比金錢更寶貴的教育。董必武一心為公的精神感動了代表團的每一個人。當時代表團的成員之一、駐保加利亞大使曹祥仁說出了大家的心裡話。他對董必武說:“我一定把您的指示傳達給大使館的每一個工作人員。我們要向您學習,節省每一個銅板用來建設新中國。”
1952 年,董必武來到大連視察工作。對這位黨的創始人,當地黨和政府領導人極為尊重,安排得也很細致周到。有一次吃飯時,董必武停下了筷子,並讓服務員趕快把食堂的負責人找來。負責人以為出了差錯或者沒有安排好,氣喘吁吁地急忙趕來。董必武見負責人神情緊張,便笑呵呵地問:“大連的油菜不長葉子嗎?”食堂負責人鬆了口氣,明白董必武不是責怪伙食不好,面部表情自然了許多,不假思索地回答說:“長呀。”董必武和顏悅色地說:“那我吃的油菜怎麼全是菜梗不見菜葉子呢?”食堂負責人恍然大悟,笑著說:“這是為首長的身體考慮呀,油菜葉子有虫子,不容易洗淨,吃了對身體很不好,當然不能給首長吃,全扔掉了。”董必武聽后搖搖頭,耐心地對食堂負責人說:“農民種點菜是很不容易的,起早貪黑,風吹日晒,咱們可不能糟蹋農民的勞動成果啊!菜葉有虫子,好好洗洗,洗干淨了就可以吃嘛,有什麼問題?”食堂負責人很受感動,后來就按照董必武的要求不再把油菜葉扔掉了。
1959 年,董必武再次來到大連考察。時逢國內經濟遇到暫時困難,市場上很難見到大蝦。接待處的同志考慮到董必武年老體弱,需要補養身體,專門為他買了兩盒蝦罐頭。董必武堅決不吃。他對接待的同志說:“國家經濟現在比較困難,我們還能吃大蝦嗎?一斤大蝦能給國家換回多少鋼!”接待處的同志再三要求董必武吃,說買都買了,下不為例。董必武就是不點頭。最后,他們還是沒能說服董必武,隻得把兩盒蝦罐頭退了回去。董必武特意囑咐接待人員說,菜不要多做,剩下飯菜不要倒掉,下頓熱熱再吃。
1964 年,董必武到武漢視察,5 月8 日去麻城重訪昔日從事教育工作的地方,並邀請舊友到龜山風景區游覽,品嘗名菜,暢敘友情。農場工作人員請他為“龜山茶”題了名,離別時送他兩斤“龜山茶”,他當即叫秘書付款。農場負責人說:“這是我們特意送給您老人家的,不要錢!”董必武說:“我之所以收下茶葉,是收你們全場職工的心意,若不要錢,那我就不要茶了。”結果還是按價付款8 元。
1964 年,董必武到旅順海軍基地視察。他看到海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心情不錯,還吟了詩。中午,海軍部隊出面招待董必武。走進餐廳,董必武一看,餐桌上擺滿了名酒名菜,他便不聲不響上樓回到了自己休息的房間,閉門不出。他對秘書說:“中央有明文規定,待客不准擺宴,為什麼還准備這麼多的酒菜?”主人見狀傻了眼,不知董必武是什麼意思,也不知如何是好。大家站在董必武房間的門口面面相覷,手足無措,不敢貿然前去敲門。過了好久,秘書推開門出來。主人急忙上前詢問,秘書回答說:“中央明文規定,待客不得大擺宴席,董老很生氣,說不把名酒和名菜撤掉,今天的午飯他就不吃了。”
明白究裡后,海軍基地的領導急忙進去向董必武賠禮解釋說,我們也沒有什麼特殊的准備,就隻有一些海味。那是不花錢的,是戰士們從海裡打撈上來的。我們有個潛水中隊,就在我們招待所附近駐扎,平時結合潛水訓練,戰士們帶一個網袋下水,順便給我們帶一點海味上來,給我們改善改善生活。大海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靠海吃海,這不算是浪費。
董必武聽了這番話,並沒有被說服。他表示,他應按國家對領導人的要求來要求自己,至於戰士們改善生活,他不反對。作為部隊領導,應該把改善戰士生活放在首位,但改善生活與擺宴席是兩回事。這樣搞,會吃壞作風的,這樣的宴席他是坐不住的。基地領導被董必武的精神所感動,隻得把名酒和名菜撤走,隻留下少量的海鮮,這樣董必武才答應下樓吃了這頓便飯。
1972 年冬,董必武因感冒住進了醫院。這時中央批准他去廣州療養,大家擔心他長時間坐火車身體受不住,再三勸他乘飛機去。可他堅決不肯,他給同志們算了一筆帳:“一架專機飛一趟廣州要用多少油,要花多少錢。”他強調:“應當盡量少給國家增加負擔。”
勤儉節約 不搞特殊
1946年2月,(左起)吳玉章、陸定一、周恩來、鄧穎超、董必武、王若飛、秦邦憲在重慶。
董必武是黨和國家的領導人之一,卻一直保持著艱苦朴素的優良作風。他喜歡書法,其字清秀、挺拔,集中了顏、柳諸家之長,又自成一體。他工作、會議之余,經常練字,可總是用些舊報紙,大楷寫了寫中楷,中楷縫裡插小楷,把一張報紙寫得密密麻麻的。一條毛巾先用來洗臉,舊了就用來擦手,再破舊了就中間剪開兩頭接上用來擦腳。董必武不僅自己率先垂范這樣做,還十分重視培養子女從小就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他用《鋤禾》一詩作孩子們的啟蒙教材,常常為孩子們講解,並且要求孩子們背誦。孩子們上學后,從小學到大學,家裡一直採取“實物供應”的辦法,牙膏用完了給牙膏,毛巾太破了給毛巾,從來不給錢買其他零食和消耗品,隻給剛夠來回乘公共汽車的車費。小兒子董良翮一心想買雙自己喜歡的布鞋,竟要在車費中三分五分地積蓄兩年才買了這雙鞋,上大學后也仍然穿著布底鞋!兒子到外地讀書,必要的錢家裡自然會給,但董必武夫婦要求孩子們用錢必須記賬。他在給孩子們的信中說:媽媽要你們“用錢記賬,不單是怕你們多花錢,而是要你胸中有數,並借以了解物品在市場上的價格。這樣做,養成習慣,你將來為國家、為人民服務,要用錢的時候,就會從實際出發,不至於專從需要方面著想而要顧及可能了。”
上一頁 | 下一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