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盤點:老一輩革命家的至孝情懷

 
王樹人
2013年05月10日08:3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鄧小平贍養繼母

對鄧小平來說,夏伯根老人既不是生母,也不是養母。鄧小平的生母在1926年病故。夏伯根是在丈夫病故后嫁給鄧小平的父親的。1950年春的一天(這時鄧小平的父親早已病逝),當夏伯根得知鄧小平已率領第二野戰軍駐扎在重慶的消息后,立刻來到重慶。鄧小平第一次見到這位隻比自己大5歲的繼母后,說:“留下來,我們一起生活,夏媽媽!今后我們給你養老!”從此,鄧小平就承擔起了贍養繼母的義務。

1952年鄧小平調到中央工作后,又將繼母接到北京。夏伯根老人在跟隨鄧小平一家生活的日子裡,鄧小平夫婦待她很好,從來不分你我,在言語、飲食、衛生、穿戴等方面,都十分周全地想到老人,安撫老人,使她晚年心情十分愉快。更值得一提的是,鄧小平在“文革”中被打倒,在下放到江西的日子裡,夏伯根老人和鄧小平夫婦一起相依為命,熬過了那段艱難歲月。鄧小平既要照顧卓琳的生活,又不讓年事已高的繼母再承擔過重的家務,便挑起了家務勞動的重擔。家裡的重活臟活,如劈柴、生火、做飯、擦地板等都由鄧小平來干。鄧小平夫婦與繼母和睦相處,幾十年如一日。夏伯根老人能夠高壽(2001年病逝,101歲),與鄧小平夫婦對她的關心和照顧是分不開的。

彭德懷替父親分擔養家的重擔

彭德懷8歲那年,父親患了癆病,從此就一點兒重活都不能干了。緊接著,母親又被病魔奪去了年輕的生命。有一年大年初一的早晨,家裡無米下鍋。可是,當70歲的奶奶要帶著他和弟弟去討飯時,彭德懷說什麼也不肯去,並對奶奶說:“我再也不去討飯了,我要砍柴換錢買米吃!”說著就拿起扁擔,操起柴刀,毅然朝遠處的高山走去。從此,10歲的彭德懷就用他那瘦小的肩膀,幫助父親挑起了養家的重擔。他每天天不亮就上山,天黑了以后才回家,砍柴換米,有時還給地主放牛。

有一天,彭德懷餓著肚子上山挖樹根,由於他早已累得精疲力盡,忽然身子一歪,胳膊肘重重地撞到樹根上骨折了,並疼得昏倒在了樹坑裡。當他醒來的時候,父親已經把他抱回家。過了幾天,彭德懷的胳膊還沒有痊愈就要去砍柴。奶奶勸慰他說等傷好了再去,彭德懷說什麼也不肯。就這樣,彭德懷拖著一隻受傷的胳膊,用一隻手繼續上山砍柴或去放牛。小小年紀的彭德懷在水深火熱的艱苦歲月裡,為了替父親分擔養家的重擔,歷盡了千辛萬苦。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