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專訪夏明翰烈士女兒:烈士后人更自強

呂其慶

2013年06月25日08:30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雜志

夏芸與老伴張景祿

夏芸閱看本刊今年第一期,認為很有特色,是傳承革命精神的重要陣地

夏明翰1928年就義時,夏芸還不到半歲。“根本不可能有記憶”,她隻知道小時候名字叫鄭憶芸,跟著外祖母一起在鄉下長大。

“從我記事開始,就經常跟著外祖母、母親躲難,母親推著一輛三輪車,也沒有什麼行李物品,就是這家暫住十日,那家借住半月,日子過得很苦。記憶裡,母親總是不分白天黑夜地繡花縫衣,維持家用。”

八年抗戰期間,夏芸和母親在湖南長沙多個地方躲過難,“無論是市裡的小吳門、高橋,還是長沙周邊的東鄉、望城,甚至郴州、耒陽等地”,回想當年,夏芸對這些地名依然如數家珍,顛沛流離的歲月歷歷在目。

“我在長沙讀小學,還沒有畢業,日本人就打來了,媽媽帶我南下逃難,當時國民黨湖南省臨時政府就設在那兒,我憑著一張難民証在湘南臨時中學斷斷續續讀了3年書。”

在這期間,夏芸知道了父親是誰,父親是為了革命而被殺害的。“這都是無意中知道的,同齡的學生們在一起經常都會互相問你父親是誰、干啥的,我也隱約知道了我其實不姓鄭,父親是共產黨員。”

后來夏芸才知道,自己的真名叫夏赤雲,意為紅色的雲彩,那是父親在她剛出世時給她取的名字。夏芸回憶起這些,眼睛不禁濕潤了,“在這之前,我的媽媽以及其他身邊的親人,都從來沒告訴我這些,他們怕我年幼無忌說出去,被反動派‘斬草除根’。”

抗戰勝利后,夏芸回到長沙,考入湖南私立周南女子中學。1949年,夏芸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武漢大學,但僅僅讀了半年,就轉入北京農業大學,“因為該校對老區學生、軍烈屬子女實行的是供給制。”

“那個時候,父親的許多戰友對我很關懷,去農大讀書是毛主席過問的,在這之前我還在武漢找過李先念,他當時說可以幫我安排工作,但我說想讀書,他就告訴我去北京。”夏芸深情地回憶道,“那個時候真的很感動,雖然父親不在了,但他的那些戰友像關心自己的子女一樣關心我,更讓我感受到父親為革命犧牲是多麼受人敬重。”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王新玲、孫琳)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