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揭秘:朱毛紅軍最不願打的一仗

何小文

2013年06月28日14:1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井岡山時期,朱毛紅軍尚不足以支撐一次師、團級部隊作戰,而多以小股部隊並運用游擊戰術為主,戰斗中多避敵主力,而攻敵側翼,並聲東擊西,甚至有時還採取集中兵力殲敵一路的作戰方法,所以實戰效果頗佳。但龍源口戰斗,朱毛紅軍將全部本錢押在那裡,並且硬碰硬,容不得絲毫以巧取勝。

國民黨軍作為主攻方,有足夠的准備時間和足夠的精力去打一次有足夠勝算的戰斗,而朱毛紅軍之二十九團、三十一團一部為了佔領防御陣地,提前不到半個小時搶佔了新七溪嶺的制高點,甚至連工事都來不及修筑﹔紅二十八團因路途遙遠,晚了一步,讓國民黨軍佔據了有利地形。在這種緊張的態勢下,朱毛紅軍就不得不一改過去的游擊戰法,而採取山地攻堅戰。這種戰法,對於兵力、武器等方面均處弱勢的紅軍來說,未免代價太大。

國民黨軍失敗原因

國民黨軍集中了優勢兵力,挾優勢火力,佔盡地利,准備充足,為什麼就越不過龍源口這道坎?其中的奧妙何在?

戰場組織、指揮失靈

戰斗中的戰場組織、指揮極為重要,它可以對戰場實時精准掌控及調配戰力,是贏得戰斗的關鍵。國民黨軍這次進攻由楊池生擔任總指揮,總指揮部設在永新縣城,由楊如軒擔任前線指揮,前線指揮部設在武功潭的白口村,但前線指揮楊如軒卻不在前指。楊如軒在《南昌起義后在贛西作戰親歷》中承認:“1928年五月(農歷)中旬,赤軍第二次佔領永新后,‘朱培德大為震動,決議第九師從山東調回江西,到永新與我的第二十七師會合,統由楊池生批示攻逼贛西赤軍。我因傷未愈,預備赴上海就醫。楊池生師長帶領第九師抵達永新后……奉令向七溪嶺赤軍提議攻逼,后果大北而回,損掉沉重’。”時任國民黨贛軍第九師第二十五團團副的胡彥在《我所曉得的朱德和“二楊”》一文中也曾証實: “楊如軒挂彩后,第九師師長楊池生銜命從‘北伐’途中火線趕回,率兩個團趕到永新,攻逼赤軍。……端陽節快到了,‘二楊’提早過端陽節,楊如軒對楊池生說,‘你要小心,不是以前的朱玉階(指朱德)了’。楊池生說,‘老朱的打法我曉得,沒有什麼了不得’。后楊如軒回吉安養傷,楊池生批示作戰,不意,楊如軒還沒到吉安,楊池生就敗下陣來,並且敗得更慘。”

交戰時主要指揮員不在位,造成了這次戰斗的戰場組織、指揮上的失靈。國民黨軍動用了三個團擔任主攻,並抽出一個團留守永新城,另一個團在永新和寧岡的交界處也同樣為預備隊做戰場補充。事后証明,國民黨軍中近在咫尺的一個團根本沒有及時有效支援,是因為對戰場信息掌握不了,加上沒有總指揮協調整個戰斗,造成了固守永新城的那個團一點都未派上用場。兵敗如山倒,國民黨軍兩個團就這樣在龍源口戰斗中望風而逃,既沒保住設在白口村的前指,也沒有策應三個主攻團,甚至沒有守住大本營——永新。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王新玲、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