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任弼時逝世:毛澤東登門吊唁 親扶靈柩

武文笑
2013年07月08日14:5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一次激烈的爭執

任弼時素來謹言慎行,十分尊重和信服毛澤東的領導才能。但是,在轉戰陝北斗爭中,他卻和毛澤東發生了一次激烈的爭執。

1947年3月12日,一架國民黨軍隊的轟炸機在延安上空丟下了成串的炸彈,頓時,延河兩岸升起了熊熊大火和濃烈硝煙。與此同時,國民黨的34個旅共23萬人從南、西、北3個方向向延安逼近,戰火已經燒到延安的大門口。

鑒於國民黨胡宗南部的大舉進攻,黨中央召開了緊急會議,決定暫時主動撤離延安,實行“誘敵深入”的方針,依靠優越的群眾條件和有利的地形,大打人民戰爭。同時,用“蘑菇”戰術,集中優勢兵力,尋機殲敵,以達到保衛和發展陝甘寧邊區和西北解放區的目的。

隨后不久,為適應戰爭形勢的發展,黨中央又決定成立前委、工委和后委。由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領黨中央和前委及人民解放軍總部繼續留在陝北,指揮西北和全國各個戰場的作戰﹔而劉少奇、朱德等同志領導中央工作委員會,轉移到晉察冀解放區,完成黨中央委托的任務﹔葉劍英和楊尚昆等則率領黨中央及中央軍委機關的大部分人員組成中央后方委員會,前赴晉綏解放區即山西臨縣三交鎮一帶,進行工作。留在陝北的機關人員也全部武裝起來,和警衛部隊一起合編為中央支隊,由任弼時任司令員,陸定一任政治委員,葉子龍為參謀長,廖志高為政治部主任。

不言而喻,任弼時肩上的擔子是很重的。毛澤東曾詼諧地對任弼時說:“你們四人負責組織一個‘政府’,管理我們八百人的‘國家’,你們必須把這個國家管好。”任弼時一方面要和周恩來一起,協助毛澤東指揮西北和全國的解放戰爭,另一方面還要指揮這為數不多的警衛部隊,同胡宗南的幾十萬虎狼之師進行周旋,保証黨中央的安全。

西北野戰軍撤離延安不久,便先后在青化砭、羊馬河、蟠龍狠狠地打擊了胡宗南的部隊。蔣介石惱羞成怒,命令胡宗南不顧一切地尋找戰機,同人民解放軍決戰。黨中央和毛澤東則命令西北野戰軍避敵鋒芒,挺進隴東。

1947年6月7日,胡宗南部劉戡率四個半旅從延安、安塞經蟠龍真武洞,由東南向西北扑來,離中共中央機關隻隔幾裡。與此同時,胡宗南部董釗也率兵由延安經安塞高橋向保安進發。當時,解放軍主力在隴東地區,離中央機關駐地王家灣有幾百裡。毛澤東身邊的全部兵力隻有4個連。把炊事員、飼養員等后勤人員算在內,總共不過300余人,其中還有一個短槍連,真正能投入戰斗的隻有200多人,形勢相當嚴峻。黨中央決定立即從王家灣轉移。

當時的情況是西邊有馬鴻逵部,南邊有劉戡、董釗部,東邊瀕臨黃河。根據以上情況,任弼時以支隊司令員的名義通知部隊向北走,如有情況可以向東走。他認為西邊和南邊均有敵人,而向北走路寬,活動余地大,情況緊急時還能過黃河,這樣可以確保毛澤東和黨中央的安全。

部隊接到通知后,整裝待發。可兩個鐘頭過去了,還沒有得到出發的命令。中央支隊政治部主任廖志高有些沉不住氣了,他走進毛澤東的住地,卻沒想到他聽到的是任弼時和毛澤東正在為此進行激烈的爭論……

毛澤東不同意向北、向東轉移,更不同意一有了情況就過黃河。他主張迎著敵人向西轉移,而且中央一定要堅持留在陝北。任弼時心裡很不踏實,作為中央支隊司令員的他,把保衛毛澤東和中央機關的安全看成是全黨賦予的重托。中央留在陝北,任弼時是完全同意的。但現在遇到險情,他自然地把保証毛澤東的安全作為考慮問題的根本立足點。他迅速思考著毛澤東的意見,還想竭力說服毛澤東同意自己的想法:部隊向西轉移,很可能和敵人相遇,即使部隊避開了胡宗南的主力,西邊是馬鴻逵的防區,部隊仍有可能與敵人遭遇,中央機關和毛澤東的安全仍沒有保障。

毛澤東此時絲毫沒有多考慮自己個人的安危,他考慮的是全國解放戰爭的全局,他具有超人的審時度勢、洞察一切、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和才能。他語重心長地對任弼時說:“中央留在陝北,是一個戰略問題,這樣可以牽制住敵人,減輕其他戰場的壓力。如果中央過了黃河,西北戰場的敵人就會很快扑向山東,或其他戰場,這對全國解放戰爭是不利的。”而且毛澤東預料,敵人不會往西,西邊是一條很荒涼的小路,即使敵人向西追,速度也會很慢,向北到青陽岔,則是一條大路,敵人如果追過來,速度會很快。

經過爭論,任弼時接受了毛澤東的意見。事后証明毛澤東的預料是正確的。在這次驚濤駭浪中,毛澤東臨危不懼,置個人安危於度外的堅定意志,和任弼時為保障領袖絕對安全的萬一之慮,被后人廣為傳頌。

(責編:王新玲、趙娟)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