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毛澤東送禮斯大林
3. 這幅繡像頗費周折
這“第一號”禮品辦起來卻頗費周折。
因為確定這一禮品時,湘繡產地湖南還在國民黨手中,雖然程潛等有心和平起義,卻受到桂系的挾制,不可能公開與共產黨來往。
在已經解放了的上海,雖然湘繡早有革命緣,可那裡的繡庄隻賣得繡品而做不得。斯大林這幅繡像隻能在湖南做!
在湖南什麼地方繡?在長沙市區繡不正讓敵人抓個正著麼!隻能選擇在偏僻的長沙鄉下,何況銅官一帶的繡庄早就有上海地下黨的股份,源源不斷供貨滬上。銅官的裕豐繡庄有幸被選定刺繡斯大林畫像,因為這個繡庄雖然沒有像錦華麗那樣,繡出“譽滿全球”的《羅斯福畫像》,卻也是湘繡正脈相傳,曾創造過《荷鶴圖》這樣的現代湘繡“開山之作”。與錦華麗相比,這裡更注重湘繡對生活的美化。
可另一個問題出現了,當時還處於地下工作狀態的中共湖南省工委,接到任務后,卻沒有斯大林的照片,怎麼繡?
於是,秘密電台和斯大林照片同時秘密入湘。
1950年6月長沙刺繡同業公會籌備組所編《湘繡輯》(一)中記載:“1949年5月,銅官陶工周生茂介紹上海刺繡買家周竹安在裕豐繡庄秘密定繡斯大林畫像。”其實,作者不知,這年5月7日,身為中共黨員的周竹安由中共中央社會部派遣,帶著無線電報務員趙翰林,工作人員章林專程從上海飛抵長沙。他們有兩個任務:一是帶來斯大林照片定繡其像,做毛澤東訪蘇的禮品﹔二是以從事湘繡生意作身份掩護,建立秘密電台和長沙和平解放策反秘密情報站。
情報站幫繡庄帶來了斯大林照片,繡庄也以“業務”掩護了情報站。后來,這電台轉移到銅官西湖寺一間堆放雜物的小屋裡,靠汽車電瓶輪流供電。電瓶充電得送到長沙市區,交通員就扮成裕豐繡庄的“挑籮”先生,以“收花”和“發花”為掩護,往來於銅官與長沙之間。為了避人耳目,“挑籮”先生,每次所走的路線、電瓶包裝掩護的方式都有所不同,在長沙城內充電的地點也經常改變。為防止晚上進入市區引起軍警特務的懷疑,又在北門外的油鋪街63號設立了湘繡收發站(解放后,這裡成了紅星湘繡廠所在地),進行城鄉情報中轉。
4. 陳列在展室“第一部分”
《斯大林》畫像繡成,長沙也和平解放了。這像到底是誰繡的,至今是個謎。
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裕豐繡庄及時完成了這一“政治任務”。繡像完成后由湖南省委派人專程送往北京。
葉子龍回憶說:“1949年10月1日下午……開國大典結束后,毛澤東回到中南海即看到了蘇聯發來的賀電,蘇聯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過了不久,毛澤東致電斯大林,表示准備赴蘇訪問。斯大林很快回了電報,歡迎毛澤東訪蘇。”
1949年12月中旬,毛澤東帶著湘繡《斯大林》畫像等“禮品組合”踏上了訪蘇的旅程。“12月16日,毛澤東率中國代表團抵達莫斯科。當天下午6時,斯大林在克裡姆林宮小會客廳和毛澤東進行了第一次會談。12月18日,米高揚、維辛斯基來拜訪,並陪毛澤東吃晚飯。隨米高揚而來的福特林說:‘毛澤東同志送給斯大林同志七十壽辰的禮單,已呈斯大林同志看過了。斯大林同志非常感謝。’”
當時,社會主義陣營各國和世界上革命政黨,甚至一些個人,都送了壽禮。蘇聯方面為此舉行了展覽,將中國禮品擺在突出位置。1950年1月29日的《人民日報》,刊有任弼時的秘書、著名作家朱子奇《獻給斯大林同志的壽禮》一文,其中寫道:“我看見外國禮物展覽室中第一部分就是中國的禮品。在五星紅旗下面,是中國共產黨中央送的一幅壽幛,壽幛是毛主席親筆寫的:‘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壽幛左邊是斯大林同志的繡像,右邊擺著象牙雕的塔、龍、船……”
5. 湘繡還續巨人緣
古老的湘繡就這樣充當了新中國外交“使者”,為推動中蘇友好立了一功。
但這僅僅是它立功的開始。1950年國家正式接辦長沙錦華麗繡庄,后改為地方國營紅星湘繡廠。那些散落在民間的湘繡藝術家們,如楊應修、邵一萍、李凱雲、廖家惠、余振輝等來了個“大集合”。在他們手下,湘繡這張湖南文化名片,成為新中國外交領域的寵兒。1953年,著名刺繡藝人廖家惠主繡了《偉大的會見》,題材就是毛澤東訪蘇和斯大林會晤面。這巨幅湘繡長約4米,高約1.6米,在莫斯科展出時引起轟動。蘇聯觀眾留言評價:“可愛的人民,奇異的雙手,絕妙的作品”。
湘繡大師先后制作的世界各國元首的肖像,被作為國禮送給友好國家和領導人。2002年6月,時任國家主席的江澤民主席將湘繡作品“布什總統全家福”,送給來華訪問的布什總統和夫人。
《天然閣秘典》演繹的就是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雖然,這個故事在1956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湘繡史稿》中沒有提及,幸有1950年8月,長沙市刺繡同業公會籌備組出版的《湘繡專輯》(一)記錄了它。正因為如此,小說除了它的文學價值外,還具有歷史價值——故事既展示了湘繡這張歷史文化名片又一奪目光彩時刻,又從一個側面印証一段歷史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