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02
  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放手發動並緊緊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動員和團結一切抗日力量,領導八路軍、新四軍及各種人民武裝前仆后繼、奮勇抗敵,以無可爭辯的事實表明了她為贏得抗戰勝利所發揮的中流砥柱的作用。在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68周年之際,黨史頻道推出策劃盤點了抗日戰爭裡中國共產黨的幾個“第一”,與網友一起回顧歷史、緬懷英烈。
  • ☆1931年9月22日《決議》:第一個對日公開宣戰

      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后,中共中央以中華民族利益為根本利益,立即作出《關於日本帝國主義強佔滿洲事變的決議》,隨后又連續多次發表宣言,聲討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罪行,號召全國人民以民族革命戰爭,驅逐日本侵略者出中國,以求中華民族的徹底解放和獨立。1932年4月15日,剛剛成立數月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發表《對日戰爭宣言》,並將其刊登在《紅色中華》報上。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中國抗日戰爭進入全國性抗戰的新時期。事變的第二天,中國共產黨通電全國:日本要亡我中華……全體中國人民團結起來,奮起抵抗!中共中央作出的《決議》發表的《宣言》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堅決抵抗日本侵略的立場。【詳細】
33

文字標題

  • 行軍寬行軍寬
  •  
二、第一個提出全民族抗戰、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不僅第一個表明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立場和決心,而且第一個敏銳地認識到贏得抗戰勝利的基本途徑是動員全體人民共同抗戰、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此黨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努力。1933年1月,當國民黨“剿共”正酣之際,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利益為重,發表宣言,首次提出紅軍准備在三個條件下(立即停止進攻蘇區、立即保証民眾的民主權利、立即武裝民眾創立武裝的義勇軍)與任何武裝部隊訂立共同對日作戰的協定。1935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又發表了《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再次明確表示隻要國民黨軍隊停止進攻蘇區,實行對日作戰,紅軍願立刻與之攜手,共同救國。

☆瓦窯堡會議:第一個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不僅第一個表明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立場和決心,而且第一個敏銳地認識到贏得抗戰勝利的基本途徑是動員全體人民共同抗戰、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此黨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努力。1933年1月,當國民黨“剿共”正酣之際,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利益為重,發表宣言,首次提出紅軍准備在三個條件下與任何武裝部隊訂立共同對日作戰的協定。1935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又發表了《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再次明確表示隻要國民黨軍隊停止進攻蘇區,實行對日作戰,紅軍願立刻與之攜手,共同救國。【詳細】
  同仇敵愾御強虜——記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指引下的武漢保衛戰


p>☆《論持久戰》:第一個以令人信服的分析和論証指明了抗日戰爭的道路、前途和命運

  抗日戰爭初期,國內各政黨、團體、各界人士對抗日戰爭的走向都提出了這樣那樣的看法和主張。在國民黨內則出現了“速勝論”和“亡國論”等論調。那麼,應該開辟出一條什麼樣的抗戰道路?抗日戰爭將會面臨怎樣的命運?抗日戰爭的發展前途究竟如何?一時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為此,毛澤東在延安的一處簡陋的窯洞裡夜以繼日、奮筆疾書,寫下了著名的《論持久戰》,於1938年5月公開發表。在這篇著作中,毛澤東分析了中日雙方相互矛盾著的四個基本特點(即敵強我弱、敵小我大、敵退步我進步、敵寡助我多助),作出了中國不會滅亡,也不能速勝,隻要經過艱苦、持久的抗戰,最后的勝利一定屬於中國的正確結論。【詳細】
  世界十大軍事名著之一《論持久戰》是如何發表的
  目睹毛主席寫《論持久戰》 兩天兩夜沒合眼

☆平型關戰斗:第一次打破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1937年9月中旬,沿平綏路西進的侵華日軍佔領大同后,分兵兩路向雁門關、平型關一線進攻,企圖進逼太原。中國共產黨為了配合友軍作戰,阻擋日軍的攻勢,派出八路軍第115師開抵平型關地區集結待命。9月25日晨7時許,日軍第5師團第21旅團一部進入我115師主力預伏地域,隨即雙方展開激烈戰斗,最終八路軍取得勝利。平型關戰斗用時僅一日,115師共殲滅日軍1000余人,繳獲步槍1000余支,機槍20余挺,擊毀汽車100余、馬車200余輛。平型關戰斗給日軍最精銳的部隊板垣第5師團第21旅團一部以殲滅性打擊,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次勝利,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詳細】
  盤點:抗日戰爭中的12個著名戰役
  盤點:國共抗戰名將和他們的經典戰例


☆百團大戰:第一個在抗戰最艱難的時刻全力奮勇出擊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中國軍民面臨的形勢異常堅難。在此階段,日本的侵華方針有了重大變化,對國民黨政府則採取以政治誘降為主的方針。日本侵略軍集中了大部分兵力和幾乎全部偽軍,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抗日根據地進行了殘酷的“大掃蕩”。在困難面前,很多人出現擔憂和疑惑:抗日戰爭勝利的希望何在?抗日戰爭該向何處去?在這樣的背景下,1940年下半年,在八路軍總部的統一領導下,彭德懷指揮八路軍129師、120師和晉察冀軍區等共105個團20余萬兵力,對華北地區的日偽軍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進攻戰役。“百團大戰”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鼓舞了中國軍民抗戰的斗志,增強了必勝的信心。【詳細】
  抗日戰爭史上的奇觀“百團大戰”何時結束
  百團大戰:用事實駁斥國民黨對我軍"游而不擊"的誣蔑

☆《對日寇的最后一戰》:第一個喊出要開始全國規模的反攻

  1945年夏,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進入最后勝利的階段。8月9日,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后一戰》的聲明,宣告:“對日戰爭已處在最后階段,最后地戰勝日本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時間已經到來了。中國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應舉行全國規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力地配合蘇聯及其他同盟國作戰。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人民軍隊,應在一切可能條件下,對於一切不願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實行廣泛的進攻,殲滅這些敵人的力量,奪取其武器和資財,猛烈地擴大解放區,縮小淪陷區。” 隨后,各抗日根據地按照延安總部的命令,從華北、華中、華南和東北向拒降日偽軍展開全面大反攻,共殲敵39萬余人,收復縣以上城市250座,為最后打敗日本侵略軍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詳細】
  抗日戰爭為何沒打到日本本土?對日寇的最后一戰
  1945年8月9日 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后一戰》講演(摘錄)

圖說黨史:黨在全民族抗日戰爭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