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朱自清與俞平伯同游秦淮河

楊建民
2013年08月15日14:21   來源:人民政協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朱自清與俞平伯同游秦淮河

1923年7月底的一個傍晚,兩位青年來到南京秦淮河邊,雇一條河上特有的小船——“七板子”,悠悠地駛入了這條著名的水道。這兩位當年同游秦淮河的青年,后來都成為現代文學史上的有名人物,他們是朱自清和俞平伯……

朱自清與俞平伯,是北京大學的先后同學。大學畢業后,兩人同至杭州第一師范教書,從此詩文交流唱和,結下情誼,這就有了他們此次共游秦淮這條歷史著名河道之舉。

朱自清是江南人,秦淮河自然多次領略,俞平伯雖出生蘇州,卻是初次游歷,朱自清自然成了導引者。他們當時乘的是秦淮河裡一種叫“七板子”的小船。照朱自清的描述,這種小船,有“淡藍色欄杆,空敞的艙”,艙前加有一個弧形的頂子,兩邊用欄杆支起,可放兩張藤躺椅,供游客隨便躺下觀賞的。兩人之所以來泛游,當然是因為那些有關這條水道的各類歷史傳說,所以在他們信中,秦淮河就似乎不是眼前的河了:“又早是夕陽西下,河上妝成一抹胭脂的薄媚,是被青溪的姐妹們所熏染的嗎?還是勻得她們臉上的殘脂呢!寂寂的河水,隨雙槳打它,終是沒言語。密匝匝的綺恨逐老去的年華。已都如蜜餳似的融在流波的心窩裡,連嗚咽也將嫌它多事,更哪裡論到哀嘶,心頭,宛轉的淒懷﹔口內,徘徊的低唱,留在夜夜的秦淮河上。”(俞平伯)“在這薄靄和微漪裡,聽著那悠然的間歇的槳聲,誰能不被引入他的美夢去呢?隻愁夢太多了,這些大小船如何載得起呀?我們這時模模糊糊地談著明末的秦淮河的艷跡,如《桃花扇》及《板橋雜記》裡所載的。我們真神往了。我們仿佛親見那時華燈映水,畫舫凌波的光景了。於是我們的船便成了歷史的重載了。我們終於恍然秦淮河的船所以雅麗過於他處,而又奇異的吸引力的,實在是許多歷史的影像使然了。”(朱自清)由此看來,秦淮河顯現給他們的,更多的是來自歷史的豐繁想象。

既然是著名河道,當然不僅僅是歷史和那些傳說。它的風光,也應該別有一番滋味。朱、俞二人追賞的,是“夜秦淮”,那當然不是白天的囂嚷和紛繁:“秦淮河的水是碧陰陰的﹔看起來厚而不膩,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麼?”他們上船時,天還沒有完全黑下來,所以“那漾漾的柔波是這樣的恬靜,委婉,使我們一面有水闊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著紙醉金迷之境了。”在朱自清的眼裡:“等到燈火明時,陰陰的變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夢一般﹔那偶然閃爍著的光芒,就是夢的眼睛了。”俞平伯初次來游,感受要新鮮一些:“蕩過東關頭,漸蕩出大中橋了。船兒悄悄地穿出連環著的三個壯闊的橋洞,青溪夏夜的韶華已如巨幅的畫豁然而抖落。哦!淒厲而繁的弦索,顫岔而澀的歌喉。雜著嚇哈的笑語聲,噼啪的竹牌響,更能把諸船樓上的華燈彩繪,顯出火樣的鮮明,火樣的溫煦了。小船兒載著我們,在大船縫裡擠著,挨著,抹著走,它忘了自己也是今宵河上的一星燈火。”

(責編:姜萍萍、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