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少東
▲侵華日軍繳械后,在1945年底陸續離開中國。圖為一個投降后的日軍士兵在豐台火車站准備離開北平。他胸前挎著的是同伴的骨灰。秦風老照片館提供
68年前的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國人民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10月10日,華北戰區受降儀式在北平故宮太和殿廣場舉行。
這一天,北平天高雲淡,秋高氣爽。太和殿前廣場上人山人海,天安門、端門、午門、東西華門、南北池子、南北長街……到處都聚滿了人。當時北平人口約200萬,有20多萬人從四面八方涌到故宮,要親眼見証日本向中國投降。
從規模來說,在故宮太和殿前舉行的受降儀式是中國戰區15個受降儀式中規模最大的一個,甚至遠遠超過了南京受降儀式。這與時任中國第11戰區參謀長、第11戰區華北受降區北平前進指揮所主任呂文貞的策劃分不開。
在太和殿受降儀式前幾天,美軍在天津的一個小廣場上舉行了“天津受降”。那次受降儀式是經蔣介石特別批准舉行的。呂文貞受邀前往天津,和美軍一起接受當地日軍投降。回到北平后,呂文貞決定取消原定在中南海懷仁堂的受降計劃。
“美軍公開受降,我們也要公開受降。”做出這個決定並不隻為賭氣,呂文貞覺得,八年抗戰中國人民遭受了這麼多苦難,應該讓大家都來分享勝利,讓中國人揚眉吐氣。
於是,華北戰區受降儀式選在了故宮內的太和殿前廣場。
太和殿位於故宮南北中軸線的顯要位置,是故宮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民間俗稱“金鑾殿”。故宮太和殿是明清兩朝皇帝舉行大典或儀式,接受文武百官朝賀的地方。
上午10時10分整,煤山(即今景山)山頂上軍號長鳴,宣告受降儀式開始。會場上禮炮響起,軍樂隊凱歌高奏。
第11戰區司令長官孫連仲作為中方代表,立於太和殿台基下的受降台正中。司儀傳達主官命令,高呼:“引導日本投降代表入場!”
命令傳出后,全場立時寂靜無聲。投降日軍的代表、華北日軍最高指揮官根本博中將、參謀長高橋坦中將及副參謀長渡邊渡少將等20人,由太和門左旁門入場。一行人俯首低眉,行至受降台前,由根本博開始,依次立正向中國受降主官孫連仲行禮。孫連仲答禮后,根本博等退至左側恭立。
3份投降書置於台上,根本博簽字蓋章后,呈交孫連仲。隨后,根本博、高橋坦、渡邊渡等人,逐次將他們手中沾滿中國人民鮮血的戰刀放在了受降桌上,黯然從熙和門左門退場。
典禮僅有短短的25分鐘,但是目睹這一幕的在場中國人無不群情振奮,揚眉吐氣。
當這些日本侵略者在眾目睽睽之下離開典禮會場時,一架盟軍B52式轟炸機從會場上空隆隆飛過。樂隊高奏歡歌,觀眾歡騰之情似火山爆發。全場軍民高呼:“中國萬歲”、“勝利萬歲”。歡聲雷動,聲徹雲霄。場下的青年少壯歡顏盡展,老年人則多已痛哭失聲。
這一天,古老的紫禁城、恢弘的太和殿,與20萬北平市民一起見証了輝煌的歷史時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