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黨代會如何改變中國歷史進程

2013年08月23日15:14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黨代會如何改變 中國歷史進程

主持人:七大和六大之間間隔了17年,為什麼?

邵維正:從我看到的資料當中,中央在1937年年底就討論過,准備在1938年召開七大,而且組織了一個25人的籌備委員會,但是到1938年多數代表沒有趕來,到1940年也沒有到齊。因為當時全國各地的代表要到延安,要通過兩個很艱難的地段,一個是國民黨的統治區,一個是淪陷區。陳毅從華東到延安走了半年時間,劉少奇從華中到延安走了9個月,時間最長的是海南島的代表,到延安走了一年。所以當時的戰爭環境決定了它不可能在1938年、1939年召開。到了1941年代表基本上到齊了,這時候延安整風開始。中央決定這些代表都到中央黨校去參加延安整風,統一全黨的思想,為七大的召開做一個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備。又通過《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這就為七大的召開准備了必要的條件。正由於這些原因,七大和六大的間距很長。

主持人: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談話中指出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這個基本路線是在十三大的時候提出來,這次會議的歷史貢獻體現在哪裡?

邵維正:十三大是我們黨的歷史上,特別是在改革開放的征途當中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十三大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論斷,這個論斷一直到現在還繼續沿用。它科學地分析了中國的國情和現階段的特征,提出了我們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進一步又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為改革開放的道路指明了一個前進的方向。

(本文摘編於江蘇衛視頻道每周二播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大型系列訪談欄目《時代問答》原腳本)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常雪梅、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