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家衡
那天,陪同馮將軍去會餐的,除了父親尹心田之外,還有馮將軍傳令隊的周茂藩(后改名李養初)和劉致軍兩人。父親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今天和(周)茂蕃、(劉)致軍陪先生去勵志社會餐,先生的即席演說真是精彩極了。他從國內談到國外,從中央談到地方,講形勢,講時弊,特別是在談到必將到來的中日一戰時,透徹分析了敵我的態勢及優劣”,“說對付日本的最好辦法是‘持久的游擊戰’六個大字”。特別是在談到必將到來的中日一戰時,馮將軍為引起大家的重視和警惕,他放高聲調,將“必將到來”四字一連重復了兩遍。洋洋洒洒,講了一個多小時。大家全神貫注地聽,很少有人動筷子,都說,這是上“陸大”以來所聽到的最精彩的一課。
蔣介石當年也表示,馮將軍的觀點“很好”,並請馮將軍“做個計劃”。馮將軍很認真地馬上行動,請了宋聿修、陳天秩和“陸大”的幾位教官一起擬了一份游擊戰戰略規劃,並派陳天秩乘飛機到洛陽,給當時在洛陽辦公的蔣介石送去。但這個規劃,並沒有受到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的重視和採納,正面戰場上仍然主要打的是陣地戰和消耗戰。
與馮玉祥將軍志同道合的是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抗戰全面爆發后,毛澤東於1938年5月發表了“論持久戰”,全面、系統、詳盡地從戰略和戰術等多方面闡述了持久戰的精髓,成了中國人民克敵制勝、最終戰勝日本法西斯的法寶。
1938年11月1日,馮玉祥將軍又在長沙廣播電台演講,再次批判“速勝論”,號召全國軍民堅持抗日持久戰,其演講的題目就是“我們應該怎樣為持久戰而奮斗”。
“讓日本鬼子為咱們宣傳前線的勝利”
抗戰初期,由於日本法西斯軍隊強化“武士道”精神教育,在戰場上想俘虜一名活的日本兵是不容易的。
1941年元月,豫南會戰開始后,日寇主力經方城進犯南陽。當時,駐守豫西南的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孫連仲,來不及調駐泌陽的該集團軍主力部隊第六十八軍(軍長劉汝明)回防,便在五戰區司令部的協調下,將正在鄧縣休整的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馮治安)所屬的第五十九軍急調南陽前線增援。
第五十九軍在軍長黃維綱、副軍長孟紹濂、參謀長翟紫封的率領下,以急行軍速度趕到戰場,立即給正瘋狂進攻的日寇來了個迎頭痛擊,並隨即開始反攻。在攻佔南陽時,由於部隊行動迅速,打得防守日軍措手不及,一下子便生俘了十來個來不及逃跑的日本兵(包括部分傷員)。馮玉祥將軍在重慶得知捷報后,連夜給馮治安將軍發報說(大意):聽到前線大捷,興奮得夜不能寐,特別是聽到一次就生俘了十多個日本兵,更是可喜可賀。你們應該立即把這十幾個俘虜押送到前線各部隊,讓大家都看看,小日本不是什麼三頭六臂,更不像投降派吹得那麼邪乎。讓日本鬼子為咱們宣傳前線的勝利,鼓舞抗日軍民士氣。馮玉祥將軍同時給黃維綱軍長也發了賀電。馮治安將軍當時立即按老長官的指點辦了這件事,獲得很大宣傳效果。
“沒有中國死死拖住日本最精銳的陸軍,小日本能投降嗎?”
在馮玉祥將軍一生不斷革命的經歷中,他曾以國民黨元老之一的身份,親身參加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國共合作。他從國共兩黨兩次合作與分裂的歷史經驗中,深切理解到“和為貴”的深刻道理。他在1946年秋離國赴美前夕,還給當時任國民黨總裁的蔣介石上書,一針見血地指出:“今天大局以和平為天經地義,國際要和,國內更要和。和了一切有辦法,打了必有至痛至慘之結局。且打了還要和,任便打多久,到頭還是和。……與其將來和,何如現在和。故和平為不二之計。”
1946年夏,馮玉祥將軍出國前夕,當時已升任“第三綏靖區”總司令的馮治安將軍,令父親尹心田(時任“三綏區”高參)代表自己和“三綏區”的領導班子(包括副司令張克俠、何基灃、李文田和參謀長陳繼淹)去南京為馮玉祥將軍送行。同時,捎去了美元若干,以壯老長官行色。
這是馮玉祥將軍與父親尹心田的最后一次會面。馮將軍要先父轉告老部下們,內戰在即,形勢凶險,大家千萬別再給老蔣賣命,要想法“找出路”(兩年多以后,“三綏區”在何基灃、張克俠兩位副司令領導下,於徐州賈汪起義,全軍光榮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馮將軍感慨地對先父說,這些年來,他看透了兩點,第一,國共兩黨合作,中國一切形勢都好,老百姓就有希望﹔國共兩黨一斗,中國就大亂,老百姓就倒霉。第二,蔣介石再獨裁下去,必垮台無疑,誰也救不了他。馮將軍還“幽默”地說:“咱們中國人真‘謙虛’,小日本投降,一個說是美國原子彈的功勞,一個說是蘇聯出兵遠東的功勞……沒有幾億中國人拼死抵抗十幾年,沒有中國死死拖住日本最精銳的陸軍,小日本能投降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