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在戰爭時期,陳毅粟裕被稱為“陳不離粟、粟不離陳”的一對好搭檔,但關於他們二人之間的關系,近年來社會上卻出現了一些片面之詞

“陳不離粟、粟不離陳”的由來

鞠開

2013年09月16日08:21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陳不離粟、粟不離陳”的由來

宣傳粟裕時不能貶低陳毅

這個問題我想談兩點意見。

其一,社會上存在著宣傳粟裕時貶低陳毅的現象。有人用張、鄧、曾三人1946年10月4日發給毛澤東的電報做依據,說:他們三人說陳毅不會打仗。我又將這份電報從頭到尾看了一遍,沒有找到“陳毅不會打仗”這句話。電報的中心內容很清楚,陳毅主張打泗縣的桂頑,張、鄧、曾主張打蔣軍,陳毅不接受他們三個人的意見,因而三人發電報給毛澤東。我們不能因為意見上的分歧,就說陳毅不會打仗啊!陳毅對軍事更不是一竅不通。如果說一竅不通,那要他當代軍長干什麼?要他當司令干什麼?評他軍事家干什麼?授他元帥干什麼?華東戰場沒有陳毅,是打不了那麼多勝仗的。所以,我們宣傳粟裕,無論如何不能貶低陳毅。

其二,陳、粟關系是好的。1958年陳毅在軍委擴大會議上批了粟裕,有人據此認為陳、粟關系不好了。這個認識是很片面的,也是不完全的。我認為:陳、粟關系,從歷史全過程來看是好的。1938年6月,粟裕率領先遣支隊挺進江南敵后,在鎮江西南和句容之間的衛崗伏擊日本鬼子由西向東的車隊,擊毀軍車五輛,消滅日本鬼子少佐以下三十余人,打破了新四軍不敢打鬼子的神話。陳毅得悉這個好消息以后,馬上寫詩《衛崗初戰》祝賀:彎弓射日到江南,終夜喧呼敵膽寒。鎮江城下初遭遇,脫手斬得小樓蘭。(1938年6月21日)

1940年2月7日,陳毅寫了一副對聯,貼到粟裕的房門框上,把粟裕比成西晉時期的軍事家羊叔子、三國時期的軍事家諸葛亮。1947年底,黨中央在陝北米脂縣楊家溝召開了著名的十二月會議。中央決定粟裕率一、四、六縱隊下江南,陳毅還寫詩祝賀,稱粟裕為粟郎。到了1947年8月6日,陳毅給毛澤東發電報還高度評價粟裕說:我認為,我黨20多年來創造的杰出軍事家並不多,最近粟裕、陳賡脫穎而出,前程遠大,將與彭(德懷)、劉(伯承)、林(彪)並肩邁進。(《陳毅傳》第382頁)1958年,陳毅在軍委擴大會議上是批判了粟裕,彭德懷找陳毅談了話,不批不行啊!但陳毅還保了他。對粟裕在會上的檢討發言,還鼓掌歡迎表示通過,才結束了事。我是這次會議的見証人,說的都是真實情況。到了晚年,陳毅還和粟裕做了兒女親家呢。

從1927年10月下旬粟裕認識陳毅的那天起到全國解放,在粟裕的思想上是很明確的,他一直把陳毅看成是他的上級,對陳毅是欽佩的。十年內戰是如此,八年抗戰是如此,三年解放戰爭也是如此。他還說:他長期在陳毅領導下工作,心情是舒暢的。

從以上情況看,他們倆人的關系是好的。解放戰爭中,他們有過意見分歧,這在黨內是正常現象,不能以此就說關系不好。要是關系不好,影響了倆人的優勢互補、相互配合,還能打那麼多的大勝仗嗎?要是關系不好,陳毅就不會那樣去表揚他、高度評價他、保他,粟裕也不會說出在陳毅領導下心情舒暢這樣掏心窩子的話了。

(作者曾任粟裕同志秘書)

主題鏈接

解放戰爭時期的五大野戰軍

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央軍委和毛澤東決定成立五大野戰軍。它們分別是:陝甘寧邊區的西北野戰軍,司令、政委彭德懷一人兼﹔晉察冀解放區的華北野戰軍,司令、政委聶榮臻一人兼﹔晉冀魯豫解放區的晉冀魯豫野戰軍,后改成中原野戰軍,司令劉伯承,政委鄧小平﹔從各解放區抽調主力部隊去東北,開始組成東北民主聯軍,后來改成東北野戰軍,司令林彪,政委羅榮桓﹔山東解放區的野戰軍和華中解放區的野戰軍合並后,成立了華東野戰軍,司令、政委由陳毅一人兼,戰役指揮由粟裕副司令負責。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常雪梅、趙晶)
相關專題
· 陳毅紀念館
· 粟裕紀念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