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追記103歲的紅色娘子軍戰士王運梅

杜穎

2013年09月16日09:26   來源:海南日報

原標題:歷史,沒有讓女人走開

這是怎樣的一日?讓人們心底漫過悲哀,有如漲潮的海!

9月12日晚10時,瓊海市人民醫院救護人員從紅色娘子軍紀念園接走了一位老人,她在路上時而昏睡,時而抖動嘴角,一抽一動之間好似有話要說。

9月13日晚10時,ICU重症監護室外,“紅色娘子軍連”副指導員陸宏茹紅著眼眶問,“還有10%的希望嗎?”醫生搖搖頭,彼時已淚水漣漣。

9月14日凌晨1時50分,護士摘掉了套在她面龐27個小時的呼吸罩,走過103歲的紅色娘子軍戰士王運梅停止了心跳。

路上,我們無數次地想:老人百年之后的意願,將是怎樣一種豪情滿懷、充滿英雄般的夢想。

可彌留之際的走近,王運梅對女兒龐慶美訴說的是,“我有兩個心願,一是希望遠在馬來西亞的阿焜(指丈夫龐隆焜)的5個兒女能再來看看我這個‘陌生’母親﹔第二件就是,你不要煩,陪陪我,讓我再多看看你的臉。”

她寥寥的夙願,讓我們篤定地相信,此生作為瓊崖革命戰爭英雄的老戰士,最終的內心,還原的依然是一位母親。

暗潮涌動的母愛,於無聲處,起伏波瀾。

英勇革命卻失去孩子,是她心中長久的痛

看過1961年電影《紅色娘子軍》的觀眾不會忘記,電影裡背著熟睡的娃娃向根據地挺進的女戰士。

難忘是因為它的真實。電影裡女戰士的原型就是王運梅老人。

81年過去,她對這個尚沒有來得及取名字的孩子的愧疚揮之不去。

王運梅16歲結婚,嫁給同樣走上革命道路的青年農民龐隆焜。1931年,王運梅加入中國工農紅軍,在樂會縣(今瓊海市)赤鄉園村操場上,佩戴著“女子軍”的紅袖章,和99名婦女一起,在“中國工農紅軍瓊崖第二獨立師第三團女子特務連”旗幟下庄嚴宣誓。

1932年秋馬鞍嶺阻擊戰后,懷孕的王運梅和十多名女戰士在連長馮增敏的帶領下向母瑞山根據地挺進,王運梅當時幾近分娩。

在挺進深山的一個夜晚,她身子劇痛,全身冷汗,在戰友們用山葵葉和芭蕉葉支撐成的臨時產棚裡,生下了一個孩子。

為了逃避敵人的追擊,兒子被王運梅用爛衣服和碎布包好,在產后第二天她摟著孩子繼續前進。

“人人都把你這個哥哥當作革命的后代,要保護好他。”王運梅女兒、80歲的龐慶美回憶母親曾滿臉淚水地講述,在敵人封鎖下,戰士們斷糧,母親靠採食山上野果野菜填充肚子。她的戰友為了孩子能吃到一些奶水,都將稍好一點的野菜野果留給王運梅,希望她能給這個小生命多一點奶水。

白天隨部隊上山行軍,晚上王運梅抱著孩子,用芭蕉葉遮蓋在孩子身上。秋夜伴著冷冷的雨,一天夜裡,雨越下越大,王運梅和戰友躲藏的岩洞積滿了雨水,王運梅和戰友爬出岩洞,搭起窩棚,在裡面躲雨。

“很多大人都受不了了,戰友病了,孩子……”龐慶美說,母親每講到這,都說不下去了。孩子出生沒有活到滿月,也沒有見過父親,便死在了她的懷裡。

娘子軍連連長馮增敏脫下軍衣包好孩子,戰友們在山石旁邊挖了個坑,把孩子埋了,小墳邊種了一棵木棉苗。母瑞山的紅土地埋下了這幼小的生命,她咬著牙抬起腳步,繼續跟黨走。

經歷過沙帽嶺伏擊戰、火燒文市炮樓、文魁嶺戰役、母瑞山戰役,王運梅英勇殺敵,戰爭留下的殘疾傷病從未讓她介意。但漫長人生裡,死在戰場上的孩子,卻是王運梅心中長久的傷痛,她很少對家人提起。

跟老人在紀念園一起生活了7年的陸宏茹告訴記者,“你知道老人的一個習慣嗎?盡管白天是微笑、爽朗,當到了夜晚,她常常會一個人走到園子門前那個穿著軍裝、帶著斗笠的娘子軍雕塑前,撫摸,哭泣。她覺得,那個雕塑的女子,身邊應該還帶著一個孩子。”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