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文
低估了朱毛紅軍的實力
朱毛紅軍雖然人員少裝備差,但在毛澤東、朱德等正確的戰略戰術指導下,並經過多次戰火的洗禮,部隊適應性強,能征善戰,官兵異常驍勇。而國民黨軍行動遲滯,“驕嬌二氣嚴重”:21日從永新動身,區區20公裡的路(相較於朱毛紅軍從寧岡新城抵達龍源口而言,道路更為平坦)竟黃昏才開到,又因“怕夜戰”早早宿營休息。
而朱毛紅軍卻趁“仇敵師部扎在嶺南山腳下龍源口、秋溪街一帶,團部到了山上蛤蟆湖,計劃攻下新城過節!兵戈的前一天,我們在城裡城隍廟開群眾大會,人人聽了毛主席、朱總司令的發動申報……整夜做預備任務。在黑夜星光下,我們分三路動身去圍住仇敵。早晨6點鐘,就開戰了”。時為少先隊員的謝長生回想起龍源口戰斗時如是說。所以,紅二十九團及紅三十一團一部能夠為龍源口戰斗的順利進行取得先機。同時,首戰即勝也鼓舞了朱毛紅軍的士氣。
另外,敵人火力雖然密集,但損耗多,況且因為戰線綿長,彈藥給養等難以補充。國民黨軍的槍支如果缺少彈藥即變成了燒火棍。這時,缺槍缺彈的朱毛紅軍卻能以己之長攻彼之短,在堅持一天多的戰斗中,在沒有任何補充甚至連飯都可能吃不上的境況下,還能夠發揮戰斗力,這是國民黨軍難以想象的。
沒有使命感,沒有民眾的支持
蔣介石背信棄義,煮豆燃萁,發動反革命戰爭,與民眾離心離德﹔而朱毛紅軍為了革命事業,有神聖的使命感,自然也富有犧牲精神,有能夠壓倒一切敵人,絕不被敵人所屈服的毅力和勇氣。如龍源口戰斗中,朱德親自參與阻擊,在子彈洞穿自己軍帽的危急時刻,也全然不顧。又如,營長肖勁塞腸沖鋒,班長馬奕夫身堵機槍,等等。
正因為朱毛紅軍是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的軍隊,所以得到了廣大民眾的大力支持。在龍源口戰斗中,得到廣大民眾支持的朱毛紅軍對國民黨軍的一舉一動都非常清楚,並能夠從容應對。
民眾及時向朱毛紅軍提供了國民黨軍進攻的確切消息。於是,毛澤東和朱德能夠果斷地作出戰斗部署:命令紅三十一團一營和紅二十九團迎擊新七溪嶺進攻之敵,紅二十八團迎擊老七溪嶺進攻之敵﹔袁文才率領紅三十二團一部和寧岡、永新兩縣赤衛隊埋伏在老七溪嶺右側的武功潭一帶,配合紅軍相機出擊,搗毀白口村的楊如軒的前線指揮部﹔動員地方武裝和參戰群眾協同紅軍作戰﹔王佐率一部做預備隊並防備遂川“靖衛團”可能趁機騷擾﹔毛澤東率紅三十一團三營前往永新龍田、路江一帶監視湘敵動向。朱毛紅軍能夠利用有限的兵力進行“絕配”,國民黨軍恐怕做夢都沒想到。
一戰定乾坤
用一戰定乾坤來形容龍源口大捷一點也不夸張。
這一仗不僅使贛敵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第四次“進剿”破產,而且讓朱毛紅軍乘勝第三次佔領永新城。毛澤東曾滿懷豪情地說:“我們看永新一縣,要比一國還要重要。所以現在集中人力在這一縣內經營,想在最短的期間內,建設一個黨與民眾的堅實基礎,以應付敵人下次的‘會剿’。”因為永新是一個人口稠密、物產豐富的大縣。它北通蓮花、萍鄉,西接茶陵,東鄰吉安,南連寧岡,水陸交通都很方便﹔境內崇山峻嶺,地形很是復雜。總之,永新無論從政治、軍事、經濟諸方面看,都顯得極為重要。
這次戰斗勝利后,朱毛紅軍不僅在永新建立了各種黨群組織,深入開展土地革命,而且地方武裝赤衛隊、暴動隊發展到近萬人﹔同時,還營造了僅次於井岡山的第二個軍事根據地——九隴山軍事根據地,使之成為邊界各縣地方武裝的軍事屏障。永新,也因此成為井岡山根據地中心區域的堅實基礎。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