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
我被哈薩克族老鄉喊“恩人”
新中國成立前,我參加了新疆三區革命。
伊犁革命時,市裡在六鄉建醫院、藥房,由我和另外一名醫生負責管理,為各族貧困老百姓看病、買藥。哈薩克族人一般都住在山區,離醫院很遠,出行隻能靠騎馬,來回好幾十裡山路。有一次,一位哈薩克族婦女在懷孕后期出了意外,孩子死在腹中,好幾天生不出來,危在旦夕。得知情況后,我背上藥箱冒著嚴寒半夜三更一個人騎馬去山裡,將孩子取出,保住了婦女的性命。從此,那裡的老鄉再看到我都喊“大恩人”。
那一年
我在抗日后方當“婦女領袖”
察布查爾縣婦聯成立后,我擔任該縣婦聯主任。
當時經濟條件非常困難,察布查爾縣又是錫伯族八旗、維吾爾、哈薩克等族的聚居區,開展工作有一定難度。我在各族婦女居住地區成立分支機構,讓他們知道什麼是男女平等,通過參加各種學習、工作技能來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當時新疆是抗日大后方,我通過組織大家召開大小會議、演講等宣傳活動讓婦女同志提高認識等。
那一年
新中國成立 我成了“女翻譯官”
新中國成立后,空軍的教官均為前蘇聯空軍,部隊需要大量俄語翻譯人才,我應征參軍加入第一批翻譯團進京,先后在多個部門任俄語翻譯。由於翻譯少,各方面工作量很大,除完成幫助前蘇聯專家培訓中國第一批空軍的任務,還要完成衛生、生活、氣象等其他方面的翻譯工作。
老驥伏櫪
94歲成功整理6代家譜
錫伯族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何玉英老人作為錫伯族的后代,從小生活在一個大家族裡面,對家族親人的感情非常深厚。但她的家譜此前被燒毀了,為重新立譜,94歲那年,她給散居在國外、國內各地的親人寫信,搜集資料,她再一字一句地抄寫整理,最終編寫了一本近6代的家譜。
老人說:“從來國不能沒史,家不能沒譜。”
長壽秘籍
頓頓有肉 不吃剩菜
老人長壽有何秘籍?何老女兒說:“母親生活很規律,在新疆出生,又在前蘇聯生活過,每天都會喝牛奶和奶茶,喜歡吃面包,吃奶油,每頓飯都要有肉,而且從不吃剩飯、剩菜。有時還會嫌我們做的菜不好吃,她還堅持自己炒個菜。”
女兒指指家裡碼得整齊的各種報紙雜志說:“母親還從中剪出有意義的給粘貼起來,讓我們平時讀讀,有養生還有養心的,就像個小百科全書。”
記者手記
百歲“老小孩”的情懷
眼前這位慈祥的老奶奶,似乎看不出那些豐富的“歷史”。
老人家裡養了隻龜,見生人來就躲到了沙發底下,老人低頭忙著找了一陣,找到了,很開心地指給我們看,看起來更像個孩子。
(記者 王遠、通訊員 李國英 制圖 魏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