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政要“代言”,紅了哪些品牌

2013年10月25日09:26   來源:解放日報

原標題:政要“代言”,紅了哪些品牌

女政要多在無意中幫著品牌“打了免費廣告”

女性政治人物作為政界的一抹亮色,其著裝時常成為焦點,吸引時尚人士的關注,也無意中“幫助”品牌在媒體上“打了免費廣告”。

丹麥首相赫勒·托寧-施密特外表靚麗,痴迷於高級定制禮服和奢侈品,尤其鐘情於古馳(GUCCI)皮包,因此得名“GUCCI女郎”。

烏克蘭前總理季莫申科對衣著的重視人所共知,她尤其鐘愛路易·威登。媒體曾爆料,她有兩件看上去平淡無奇的路易·威登夾克衫,價格不菲。另外,她經常使用的兩款手袋也是這個品牌的。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十分青睞香奈兒(CHANEL)服飾,她常常一襲黑裙在身,有時上半身披一件簡約黑色外套。《Vogue》雜志曾介紹拉加德如何挑選服裝,其中,香奈兒品牌是她服飾主要來源之一。

對時尚產業而言,政治人物不僅代表時尚潮流,更有經濟風向標的意味。2011年凱特嫁入英國王室時,公眾對凱特王妃著裝的痴迷帶動了時裝經濟。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金融經濟學教授大衛·耶馬克研究了奧巴馬夫人穿過的29個服裝品牌的公司股價后發現,奧巴馬夫人鐘愛的18家品牌公司平均市值上升2.3%,遠勝明星代言帶來的0.5%的升幅。

品牌有時也在潛移默化中為政要們“打廣告”

如此看來,“政要代言”對品牌的推廣功不可沒。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不難發現,一些品牌有時也在潛移默化中為政要們“打廣告”。

在1988年全國七屆人大一次會議首次選舉上,鄧小平習慣性地點燃一支“熊貓”牌香煙。不一會兒,一張紙條從台下一排排地往前遞,直傳到台上的小平同志手裡,紙條上寫“請鄧小平同志在主席台上不要吸煙”。鄧小平看后點頭微笑,趕緊把煙熄掉。“這張紙條花絮的意義不在戒煙,而在於民主氣氛的反映。”負責大會攝影的記者楊紹明這樣說。

英國前首相丘吉爾酷愛雪茄,古巴品牌羅密歐與朱麗葉是其最愛。在許多歷史影像中,這位鐵血首相都與雪茄“合影”,雪茄就像道具,見証他走過的一個個重要歷史瞬間。然而,在攝影師優素福·卡什為丘吉爾拍攝的肖像中,雪茄卻並未出現。原來,丘吉爾本來悠然自得地叼著一支雪茄,當卡什抬起頭准備拍攝時,忽然意識到,這樣溫文爾雅的丘吉爾,怎能符合“戰時首相”的稱呼呢?於是一把將那支雪茄從丘吉爾嘴邊扯了下來,這行為激怒了丘吉爾,使他雙眼圓瞪,左手叉腰——攝影師按下快門,這張“憤怒的丘吉爾”便成為歷史上的經典之作,也作為丘吉爾的標志性形象,深入人心。

良好的形象也為政要們的仕途加分。被譽為美國首位衣櫃工程師的約翰·莫洛曾寫道:“穿上足以表現權威和專業的服飾,是成就事業的必要條件。”

奧巴馬更可謂深諳此道。他會選擇一身剪裁得體的杰尼亞西裝,以精英形象示人﹔也會在正式接受全黨提名並發表演講時,選擇美國本土品牌的海軍藍羊毛料西服。他的衣著品位、鐘愛的品牌被各類媒體的時尚版反復研究,商家更是將他的形象印制在多種商品上出售。奧巴馬自然搭上這趟“順風車”,賺足了公眾眼球。正像脫口秀主持人大衛·雷特曼所言:“奧巴馬穿了一套極品西服,那真是一套有候選人資格的西服啊。”

(王一 綜合自新華網、《國際先驅導報》、鳳凰網、中國網)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相關專題
· 地方要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