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
父親常念叨 兒子網上尋到線索
1938年3月,韓玉衡和姜立誠在國民黨第九戰區相識,那時韓玉衡25歲,在司令部作通訊兵,姜立誠時年15歲,是司令部的文書。
姜立誠說,抗戰勝利后,他和韓玉衡等戰友分別。1946年,國民黨對當年的官兵進行登記后,他和韓玉衡又到了南京,加入陸軍總司令部,再一起被分配到徐州當兵。1949年,由於不願打內戰,他與韓玉衡等7人響應程潛和平解放湖南的倡議,在長沙袁家嶺報名參加陳明仁部隊起義。來到部隊后,姜立誠回家探親,不料返回時未能趕上部隊,隻得返鄉。從此,他與韓玉衡再也沒見過面,僅通過書信聯系。
十幾年前,兩人因故失去了聯系,從此再也沒有對方的消息。
韓玉衡的長子韓志強說,幾十年來,父親常把當年戰友的名字挂在嘴邊,希望有生之年能再重聚。今年夏天,韓志強開始在網上搜索這些名字,找到了一篇關於湖南老兵姜立誠的報道。他將這個線索告訴了北京老兵關懷計劃執行團隊的志願者周德全,周德全又與湖南的志願者取得聯系,並核實到姜立誠正是韓玉衡的戰友。
在兩地志願者的“牽線”下,韓志強聯系上了姜立誠的家人,並商定在北京見面。
湖南的志願者們還為姜立誠安排了體檢,確保老人的身體能夠承受這次遠行,同時,全國的志願者發起募捐,共為老人籌集了5000余元,用於老人的路費及在北京的開銷。(記者盧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