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圖書連載:《毛澤東“南方決策”》

第五章:“躍上蔥蘢四百旋”

薛慶超  

2013年10月29日14:5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江西廬山,風景秀麗,氣勢宏偉,坐落在浩浩蕩蕩的長江之濱,伴隨著滾滾東流的長江主流,見証著近現代中國歷史發展的變遷。

中國近現代史上的許多重大歷史事件都發生在廬山。

1959年夏天,為了糾正已經覺察到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左”傾錯誤,中共中央在廬山召開會議——史稱第一次廬山會議。當時沒有空調設備,廬山夏季氣候涼爽,屬於避暑勝地之一,適宜開會。

這是毛澤東第一次登上廬山。他飽讀廬山志書,歷覽廬山歷史興衰,即興賦詩,成就了一首《七律•登廬山》:

一山飛峙大江邊,

躍上蔥蘢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

熱風吹雨洒江天。

雲橫九派浮黃鶴,

浪下三吳起白煙。

陶令不知何處去,

桃花源裡可耕田?

20世紀60年代的國民經濟調整時期,在廬山舉行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第二次廬山會議。

從1959年夏天到1970年夏天,整整十一年過去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第三次廬山會議——中共九屆二中全會於1970年8月在江西廬山舉行——這就是1970年的廬山會議。

1970年8月19日前后,出席中共九屆二中全會的中共中央委員、候補委員和工作人員相繼抵達廬山。

8月22日下午,在廬山毛澤東住地,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林彪、周恩來、陳伯達、康生出席,主要是討論和確定中共九屆二中全會議程。

毛澤東在講話中提出:(中共九屆二中全會)要開成團結的、勝利的會,不要開分裂的、失敗的會。

關於8月2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的詳細情況,當時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辦公廳主任汪東興回憶說:

毛主席革命的一生,經歷過許多次重大斗爭。在這些重大的斗爭中,他善於明察秋毫,駕馭全局,團結多數,孤立少數,因勢利導,奪取勝利。1970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在廬山召開的黨的九屆二中全會上,他及時揭露和擊敗了林彪集團企圖奪取國家最高權力的陰謀。

1970年8月18日下午2時,我隨毛主席乘專列從杭州出發去江西,19日到達九江市。我們在九江市下火車后,換乘汽車於當天下午上了廬山。

8月19日、20日、21日,毛主席看書和休息。

我從19日上廬山后,就投入召開黨的九屆二中全會的各項准備工作中去了。

8月22日下午2時,在廬山三所毛主席的辦公室,召開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毛主席、林彪、周總理、陳伯達、康生出席了會議。我列席這次會議,並作了記錄。

這次會議主要是討論和確定九屆二中全會的議程。

九屆二中全會原定有兩項議程:一、討論和修改將要在四屆全國人大提出的憲法草案﹔二、討論國民經濟的年度計劃。

在這次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毛主席建議增加一項內容,即談一談當時的形勢。

毛主席說:“除了討論修改憲法、計劃問題外,還應該加個形勢問題。據我所知,大家有興趣的問題是形勢問題。”

康生說:“修改憲法搞了很久,憲法委員會也開過第一次會了。全國人民正在討論憲法修改草案。”

毛主席說:“憲法修改草案可以發給大家看。但是大家有興趣的還是形勢問題。”

林彪、周總理、陳伯達、康生都表示同意毛主席的建議,並提議由毛主席講形勢問題。

毛主席說:“我主持會議,由總理講形勢吧,修改憲法問題由康生講。”

康生推說:“憲法修改問題也由總理一道講吧。”

毛主席說:“那你們兩個人去商量解決好了!”

周總理接著談計劃問題,他說:“自今年開了計劃會議后,收效較快。五個月以來,全國有一定的生產效率,地方上的積極性大了。”

毛主席說:“原來這個下放(注:下放,是指中央把管理經濟、管理企業的一部分權力和財權、物權、投資權下放給地方),講是講了,但是他們沒有摸到下放的底,交代不那麼清楚,這次計劃會議解決了。”

周總理接著說:“各省、市、自治區不僅僅是農業有了生氣,有了發展﹔而且現在看起來工業形勢也好。今年的計劃完成的情況和原來預計的差不多,雖然‘文革’的頭兩年有一點下降。”

周總理是說1970年全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實際水平基本上達到了“三五”計劃的原定指標。

毛主席說:“解放以后,統一了全國,出了個南糧北調、北煤南運的問題。解放以前,也存在這個問題,但是我們不知道。不曉得蔣介石統治的時候,煤要不要南運?糧呢,要不要北運?看來,要逐步地解決這個問題。現在南方找到很多煤礦,北方糧食也逐步自給了。”

周總理說:“人民生活確實是改善了。這種形勢,主要是靠毛澤東思想的傳播。毛澤東思想傳播了,生產和經驗也就傳播了。”

康生接著說:“哪裡的毛主席思想深入了,哪裡的工作、生產一定就好了。規律完全是這樣的。”

毛主席聽了擺擺手,表示不贊成這種說法。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相關專題
· 圖書連載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