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毅
(二)
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和我們黨早期的重要活動家。從1935年1月遵義會議開始,在將近42年的時間裡,他一直是黨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在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上,毛澤東具有崇高的、不可動搖的地位。這種歷史地位是在長期的斗爭實踐中逐步形成的,是以無可置疑的基本事實為依據的,是為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所共同確認的。
毛澤東是新中國的締造者。在1978年12月召開的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鄧小平說:“回想一九二七年革命失敗以后,如果沒有毛澤東同志的卓越領導,中國革命有極大的可能到現在還沒有勝利,中國各族人民就還處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之下,我們黨就還在黑暗中苦斗。所以說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新中國,這絲毫不是什麼夸張。”
在新中國成立以后,從1949至1976年的近30年時間裡,他始終是中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主要領導人。黨的第二個歷史問題決議指出:“中國共產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的歷史,總的說來,是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導下,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並取得巨大成就的歷史。”這是對毛澤東領導時期歷史的基本評價。
毛澤東在這個時期的歷史性貢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全面確立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基礎上,我們確立了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政治制度,即:國體——工人階級(經過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政體——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國家結構形式——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和在單一制國家中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政黨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經過社會主義改造,我們又確立了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全面確立,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最深刻的社會變革,這不僅鞏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而且為當代中國爾后的一切發展、進步創造了政治前提,奠定了制度基礎。
第二,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取得重要的積極成果。
在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中,毛澤東等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以創造性的內容為馬克思主義寶庫增添了新的財富。這包括:指明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將帶有中國的特點﹔提出必須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我國的具體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闡明關於建設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原則(如:提出四個現代化建設的奮斗目標和兩步走的發展戰略,提出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學說和進行社會主義改革的理論根據,提出關於社會主義社會發展階段的理論,提出關於兩類矛盾的學說和建設社會主義的基本方針,提出在政治生活中判斷是非的六條標准,等等)﹔制定中國社會主義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等方面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論述在執政條件下加強共產黨自身建設的思想﹔等等。
毛澤東帶領我們黨在長期探索中形成的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思想來源,具有長遠的指導意義。
![]() | ![]() |
相關專題 |
· 毛澤東紀念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