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1939年,何長工在抗大一分校

林瑞華

2013年11月28日13:40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1939年,何長工在抗大一分校

第一分校到達晉東南后,學校距八路軍總部駐地僅僅10余裡,不僅在物資供應、生活保障等方面得到總部的關照,更重要的是能額外得到寶貴的“師資”——經過正規軍事教育、軍政兼優的八路軍首長。何長工多次請朱德、彭德懷、左權等蒞臨分校作報告或講課,大大開闊了學員的視野。從1939年4月到6月,朱德多次到分校講授《游擊戰爭的戰略戰術》。

1939年6月,在慶祝抗大成立三周年晚會上,毛澤東接見了第一分校政治總教室干事白彥,高興地說:“你們這次行動算是一次小長征啊!看來中央把抗大搬到敵后,就地培養干部的方針是正確的。”

太行山區是劉伯承、鄧小平領導的八路軍一二九師創建的抗日根據地,也是八路軍總部的所在地,因此成為附近日軍的心腹之患,頻頻進行大“掃蕩”。1939年春天,第一分校進入太行山南部地區以后,一面堅持正常教學,一面組織力量配合太南軍政委員會,鞏固擴大太南抗日根據地。何長工特地抽調數十人組成戰地工作團,由歐陽平、羅野崗、鐵堅等帶領,深入山西屯留、壺關、平順等縣,組織發動群眾,建設民主政權。何長工還要求戰地工作團組成若干精干的游擊小組,挺進敵佔區發動群眾,建立人民武裝,動員民工拆橋破路,空舍清野,襲擾打擊敵人。這年7月,第一分校對外稱“第十八集團軍直屬第三縱隊”(又稱太南游擊司令部),校長何長工兼任縱隊司令員,八路軍總部鋤奸部部長楊奇清為政治委員。9月,分校又以文工團和戰地工作團組成工作隊,協助黃克誠擔任司令員的太南軍區,開展對國民黨第四十軍龐炳勛、新五軍孫殿英和騎兵第十四旅張佔奎等將領的統戰工作。在何長工親自過問下,工作隊對友軍部隊進行慰問活動,演出文藝節目,還分散到友軍部隊基層教唱抗日歌曲,開團結抗戰座談會,宣傳共產黨、八路軍的抗日主張。這些工作對友軍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從而形成了有利於聯合抗日的局面。不久,這些部隊中的一些高級將領的子女,有20多人來分校學習。

日偽軍的不斷“掃蕩”和國民黨頑固派對根據地的經濟封鎖,給第一分校的正常教學甚至日常生活都帶來了很大困難。“為了解決吃糧問題,何長工真的當起了‘長工’:他抽出全校1/3的人力,自己帶隊到百裡外背糧,有時還要從太南長途跋涉到上黨盆地,同敵人展開奪糧斗爭。太行山區生活雖然艱苦,但廣大教職學員卻為自己能戰斗在抗日前線而感到自豪,把這稱為‘抗大難忘的一課’。”

1939年9月18日,第一分校在壺關縣神郊大廟舉行了第一期畢業典禮,朱德為畢業學員題詞“從工作中繼續學習鍛煉自己!”畢業學員大多數被分配到129師等部隊工作。從10月中旬開始,第二期學員陸續入校,總共招收了1330名學員。這時,分校奉命將學員支隊建制改稱大隊,撤銷教學營的建制。這期學員編成4個大隊,學員絕大多數是來自一二九師的連、排職基層干部和少數營職干部。當時,一二九師政治委員鄧小平動情地對何長工說過:“你為129師立了大功!沒有第一分校,一二九師要變成鋼鐵雄師幾乎是不可能的!”

1939年11月3日,第一分校第二期開學典禮在壺關縣神郊村舉行,旋即奉命由晉東南遷往山東敵后辦學。經研究決定,周純全、韋國清帶領分校領導機構、大部分教員東進,何長工則將一部分教員和第二期招收的1300多名學員組成留守大隊,留守原地做好迎接抗大總校遷址晉東南的准備工作。次年,抗大總校由延安東進,經晉察冀抗日根據地輾轉抵達指定位置山西武鄉縣蟠龍鎮,何長工立即帶領留守大隊前往蟠龍鎮歸入總校建制,分校第二期學員編入總校第六期繼續學習。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