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

6位外國人看毛澤東:令人極感興趣而高深莫測的人(組圖)

2013年12月05日09:4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毛澤東和基辛格親切交談

基辛格的毛澤東印象:高深莫測的主席

亨利·基辛格是美國著名學者和外交家,在實現中美關系正常化的過程中,充當過極為重要的特殊角色,是兩國最高級會談的先行官。他與毛澤東有過多次熱情的會見,進行過長時間的真誠而無拘束的談話,毛澤東給他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

高深莫測的主席

1969年,理查德·尼克鬆當選美國總統后,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謀求訪華,以實現中美兩國國家關系正常化。可是,1970年5月,美國政府悍然出兵入侵柬埔寨。中國政府對此迅速作出反應,5月20日,毛澤東發表《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國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聲明。讀過毛澤東的聲明后,尼克鬆愁眉不展,滿腹心事,以為剛見縫隙的中美關系的大門,又將重重封閉,自己為此所作的努力,將要付之流水。他心煩意亂,立即讓基辛格研究毛澤東的聲明,基辛格畢竟是國際問題專家,自有獨到的理性思辯,他很快便送來自己的見解和分析:

實質上,……那是一篇非常空洞的聲明。……它沒有提出什麼威脅,沒有承擔什麼義務,對你沒有進行人身攻擊,在有爭議的雙邊問題上避免表態。從策略上看,毛的聲明是要達到這麼幾個目的:

——利用你在柬埔寨的行動大肆宣傳。

——以毛的個人威信加強中國人對西哈努克的支持。

基辛格的分析可為一家之言,也有不無道理之處。然而,四個多月后,當毛澤東傳遞另一重要信息時,他卻和尼克鬆一樣,也是姑妄聽之,如風過耳。1971年10月1日,中國舉行例行的國慶活動,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接見美國著名記者斯諾和他的夫人,斯諾夫婦分別站在毛澤東身旁,共同觀看廣場上人潮涌動的游行隊伍,新聞記者立即拍下了毛澤東和斯諾夫婦在一起的照片。《人民日報》在第一版頭條位置,發表了這張照片。可是,如此重要的信息卻被尼克鬆和基辛格忽略了。這一切使基辛格感到思維的愚鈍,后來,他在回憶錄裡感嘆道:

他們傳過來的信息是那麼拐彎抹角,以致我們這些粗心大意的西方人完全不了解其中的真意。十月一日,中國國慶節那天,周恩來把美國作家埃德加·斯諾和他的妻子領到天安門城樓上站在毛旁邊檢閱一年一度的國慶節游行,而且照了相。這是史無前例的。沒有哪一個美國人享受過那麼大的榮譽。這位高深莫測的主席是想傳達點什麼。斯諾自己后來談論這一事件時指出“凡是中國領導人公開做的事情都是有目的的”。事情過后我才終於理解到,毛是想以此為象征,表示現在他親自掌握對美關系。

但是,這在當時真是一種遠見卓識。我們在關鍵時刻理解不到他的真意。

毛澤東或許知道西方人的粗心大意,12月18日,又將斯諾請到中南海,兩人長談5個小時,毛澤東讓斯諾公開傳遞這樣的信息:“我歡迎尼克鬆上台”。歡迎尼克鬆來中國,“我願意和他談,談得成也行,談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當作旅行者也行,當作總統來談也行”。至此,基辛格才體會到毛澤東為中美關系進展,可謂是煞費苦心,寓意深刻。於是,1971年7月9日,他以極為秘密的方式,悄然訪華。這次,毛澤東沒有接見他,周恩來等和他進行會談,談的很成功,雙方約定同時發表公告,基本確立尼克鬆的訪華日程。學者的隱居處

1972年2月21日,尼克鬆正式訪問中國。當日,毛澤東在中南海書房會見尼克鬆和基辛格。這是基辛格第一次與毛澤東會晤,那天11時27分,尼克鬆的專機降落在北京首都機場,周恩來等前來迎接,並把他們接至釣魚台國賓館。用過豐盛的午宴后,尼克鬆和基辛格又由周恩來陪同,乘坐紅旗牌轎車,來到毛澤東的中南海書房。基辛格回憶說:

轎車一直開到正門前的門廊下。走過過道,我們來到毛澤東的書房,這是一間中等大小的房間。四周牆邊的書架上擺滿了文稿,桌上、地上也堆著書,這房間看上去更像是一位學者的隱居處,而不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的全能領導人的會客室。房間的一個角落裡擺有一張簡易的木床。我們第一眼看見的是一排擺成半圓形的沙發,都有棕色的布套,猶如一個儉省的中產階級家庭因為家具太貴,更換不起而著意加以保護一樣。每兩張沙發之間有一張鋪著白布的V字形茶幾,正好填補兩張沙發扶手間的三角形空隙。 毛澤東身旁的茶幾上總堆著書,隻剩下一個放茶杯的地方。沙發的后面有兩盞落地燈,圓形的燈罩大得出奇。在毛澤東的座位的右前方是一個痰盂。來訪者一進入房間,毛澤東就從沙發上站起來﹔在我最后兩次見他時,他需要兩個護理人員攙扶,但他總是要站起來歡迎客人的。

毛澤東站起身來,和尼克鬆、基辛格握手,表示熱烈歡迎。他目光敏銳,面帶嘲諷,毫無避忌地說:“我說話不大利索了。”毛澤東因支氣管炎和肺氣腫,經常咳嗽、喘息。他和基辛格握手時,久久地注視著,還用下額點了點頭說:“哦,你就是那個有名的博士基辛格。”基辛格高興地說:“我很高興見到主席。”毛澤東還調侃著說要和基辛格談論哲學問題。基辛格似乎已經領略到毛澤東的風採,感覺到他和戴高樂一樣,是世界上少有的具有典型個性的魅力型的領袖人物。

當基辛格說到尼克鬆訪華必然要遭到一些人的反對時,毛澤東說:“正是如此。有些人反對你。我國國內也有反動集團,反對我們與你(指尼克鬆,作者注)接觸。結果呢,他們跳上飛機逃往國外去了。”“放眼世界,美國的情報比較正確。其次是日本。蘇聯呢?他們最后總算跑去挖出尸體了(指林彪等人墜機案)。”毛澤東還告訴尼克鬆和基辛格,“咱們的共同朋友——蔣介石委員長不會贊成這個。”“其實,我們跟他的友誼比你們跟他的友誼歷史還長。”在談到中美最高級會談時,毛澤東鄭重地說:“我跟早幾天去世的記者斯諾說過,我們談得成也行,談不成也行,何必那麼僵著呢?一定要談成?”“一次沒有談成,無非是我們的路子走錯了。那我們第二次又談成了,你怎麼辦啊?”

雖然中美之間已經開始最高級會談,可是,尼克鬆和基辛格對於中方的態度和立場,還是不甚了了,心中無底。然而,聽罷毛澤東的一番談話后,心中的疑慮隨之消釋,他們相信,盡管中美友好關系的進程是艱難曲折的,可是,前景卻是可以開雲見日的。基辛格把與毛澤東的會談比喻為“瓦格納歌劇的序曲”,他說:“后來,我慢慢體會到毛澤東的談話有好幾層意思,就像紫禁城內的庭院,一個比一個深地套著,除了比例略有變化以外沒有什麼區別,而他最后的那個意思隻有在長時間思考以后才能從總體上把它抓住。”例如,在談到中美20多年沒有民間往來和貿易時,毛澤東說是由於“官僚主義”所致,他甚至坦率地承認:“后來我看到還是你們的做法對,我們就打乒乓球了。”基辛格認為,毛澤東“不僅是回顧歷史和作出委婉的道歉,還意味著在首腦會談中雙方的貿易和交流問題將取得進展”。

基辛格第一次秘密訪華時,看到到處是“打倒美帝國主義!”等標語口號,他對此很不愉快,曾經向中方有關部門表示過不滿。他怎麼也想不到,這次,毛澤東竟然提起此事,並且笑著說:“我認為,一般地說來,像我這樣的人放了許多空炮,比如,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倒帝國主義、修正主義和一切反動派,建立社會主義。”毛澤東還說:“你(指尼克鬆,作者注)可能就個人來說,不在打倒之列。可能他(指基辛格,作者注)也不在內。都打倒了,我們就沒有朋友了嘛。”基辛格認為,毛澤東說自己“放空炮”,實際上是在暗示,不要認真看待中國到處牆上寫著的喊了幾十年的口號,“中國領導人在和我們打交道時已經超越了意識形態。他們實際上是同我們訂了一個無形的互不侵犯條約,從而解除了一個方面的敵情。”【詳細】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思瑤、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