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毛澤東與陳雲

陳立旭

2013年12月16日08:4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世紀風採》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毛澤東和陳雲,在長期的革命生涯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建國后,陳雲主要從事經濟工作,對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盡管毛澤東與陳雲在經濟建設有些問題上有分歧,但毛澤東對陳雲的才能和貢獻是充分肯定的。

由於反冒進,毛澤東冷落了陳雲

1956年后,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階段,主要任務是發展生產力。但是,由於當時黨和人民迫切希望迅速改變新中國經濟落后的面貌,在經濟建設中,出現了盲目冒進的現象。中央領導同志、特別是主管經濟工作的周恩來和陳雲,很快就發現了冒進的問題。根據中央政治局的意見,中宣部起草了一篇題為《要反對保守主義,也要反對急躁情緒》的《人民日報》社論。這篇社論於1956年6月20日發表。社論說:當前一方面存在右傾保守思想,另一方面又發生了急躁冒進的偏向。如農業發展綱要40條本來是要在5年、7年和12年內分別加以實現的,但有些同志因為心急圖快,企圖在兩三年內即把這些事情全部做好。有些工業生產計劃在制定時,沒有充分考慮材料的來源和供產銷的平衡問題,計劃訂得不切實際,使計劃的執行發生很大困難。急躁情緒所以成為嚴重的問題,是因為它不但是存在在下面的干部中,而且首先存在在上面各系統的領導干部中,下面的急躁冒進有很多就是上面逼出來的。我們在反對右傾保守思想的時候,也不應忽略或放鬆了對急躁冒進傾向的反對。隻有既反對了右傾保守思想,又反對了急躁冒進思想,我們才能正確地前進。這篇社論,實際上體現了陳雲關於經濟建設的指導方針,許多話都是陳雲早就論述過的。

這篇社論的發表,對抑制冒進,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並未根本解決問題。黨的八大后,在許多領導經濟建設的領導干部中,急躁冒進的思想又有所抬頭。對此,陳雲十分重視。

在黨的八大閉幕不久的1956年10月下旬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陳雲提出了經濟冒進的問題。他在發言中說:我國的建設規模應該多大,是個根本的問題。前三年的建設基本按計劃進行,今年的規模大了。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的矛盾要很好解決,現在國內市場很緊張,人人都有意見。今后搞建設,糧食、肉、植物油等吃的東西必須得到保証。他還說:我們搞建設,“寧願慢一點,就是說‘右傾’一點。‘右傾’一點比‘左傾’一點好”。陳雲的意見得到了周恩來等國務院領導同志的贊同。周恩來在會上說:現在的速度已經很了不起了(史料見《陳雲年譜》中冊337-338頁)。經過國務院常務會議的討論,制止過熱成為周恩來、陳雲和國務院其他領導同志們的共識。1956年11月6日,國務院發出《關於嚴格審查和控制一九五六年基本建設的緊急指示》。這個指示,壓縮了一些不正常的投資項目。

但是,毛澤東卻對反冒進持懷疑態度。在1956年11月召開的中共八屆二中全會上,劉少奇在作報告時,引用了不久前周恩來、陳雲在國務院常務會議所說的:經濟建設要穩當一點,“右傾”一點好的觀點。毛澤東插話問:說的是什麼右?劉少奇說:是快慢的右。毛澤東說:這種右可以(史料同上書344頁)。但毛澤東的這個表態,實際上是很勉強的。接著,在周恩來、陳雲分別就經濟、財政、糧食問題作報告后,毛澤東在閉幕會上講話,提出了平衡與不平衡的觀點。他主張:在經濟建設中,不平衡是絕對的,平衡是相對的,要保護干部和群眾的積極性,不要在他們頭上潑冷水。他說:“動是絕對的,靜是暫時的,有條件的。”“我們的計劃經濟,又平衡又不平衡。平衡是暫時的,有條件的。暫時建立了平衡,隨后就要發生變動。”“淨是平衡,不打破平衡,那是不行的。”毛澤東還說:“我們的各級黨委,各部,各級政府,是促進呢?還是促退呢?根本還是促進的。社會總是前進的,前進是個總的趨勢,發展是個總的趨勢。”(《毛澤東選集》第5卷313-315頁)毛澤東的這番話,顯然表明:他不贊成反冒進,他主張要促進,而且,毛澤東關於打破平衡的話,很大程度上就是針對陳雲關於經濟工作要保持平衡的觀點的。這次會議上,毛澤東還對陳雲提出反冒進意見時講的要壓縮1957年的預算和計劃指標,有很大保留。

但是,陳雲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在八屆二中全會閉會不久的11月19日,陳雲在商業部擴大的部務會議上講話指出:“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必須兼顧,必須平衡。”他提出了一個“緊張平衡”的概念,但緊張平衡“絕不能緊張到使平衡破裂”。此后,陳雲在領導經濟建設的實際工作中,仍然堅持反冒進。

由於當時毛澤東還沒有發動大躍進,關於反冒進的意見分歧並沒有在黨內突出出來,毛澤東也沒有把反冒進當作一個重大問題提出來。

1957年下半年,隨著經濟形勢的發展,群眾的社會主義建設熱情十分高漲,毛澤東下決心發動大躍進。既然要搞大躍進,毛澤東就把以前陳雲等提出的反冒進當作一個嚴重問題提了出來。他在1957年9至10月召開的八屆三中全會上,批評了反冒進。此后不久的1957年11月,毛澤東在准備訪問蘇聯之前有一點空閑時間,便與陳伯達等人一起討論,要起草一個關於批判反冒進的文章。陳伯達很快就按照毛澤東的意圖寫出了文章的草稿。毛澤東訪蘇時,帶上了這份草稿,一有空,他就和代表團成員一起討論、修改這份草稿。訪蘇回來后,毛澤東又讓中央政治局成員看了這份草稿,然后又經過一番修改,最后定稿。毛澤東決定這篇文章作為《人民日報》社論發表。1957年12月12日,《人民日報》發表了這篇題為《必須堅持多快好省的建設方針》的社論。這篇社論中點明:“在去年秋天以后的一段時間裡,在某些部門、某些單位、某些干部中間刮起了一股風,居然把多快好省的方針刮掉了。有的人說,農業發展綱要四十條訂得冒進了,行不通,有的人說,一九五六年的國民經濟發展計劃全部冒進了,甚至第一個五年計劃也冒進了,搞錯了﹔有的人竟說,寧可犯保守的錯誤,也不要犯冒進的錯誤,等等。於是,本來應該和可以多辦、快辦的事情,也少辦、慢辦甚至不辦了。這種做法,對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當然不能起積極的促進的作用,相反地起了消極的‘促退’的作用。”當時,黨內高層都知道,這篇社論是批周恩來、陳雲的。特別是其中所批判的“寧可犯保守的錯誤,也不要犯冒進的錯誤”的觀點,就是針對陳雲的。

1958年1月,毛澤東在杭州召集部分中央領導人開會,開始批判反冒進。不久,毛澤東在南寧主持召開了中央工作會議,這次會議亦被稱為“南寧會議”。會上,毛澤東再次批判周恩來和陳雲反冒進的觀點。他說:“管‘實業’的人當了大官、中官、小官,自以為早已紅了,鑽到裡面出不來。一九五六年冒進,一九五七年反冒進,一九五八年又冒進。看是冒進好,還是反冒進好?”他還警告說:“不要提反冒進這個名詞,這是政治問題。”他說:反冒進吹掉了三條,一為多快好省,二為四十條綱要,三為“促進委員會”。這是屬於政治,不屬於業務。他認為,提出反冒進的人,就是沒有搞清楚六億人口的問題,成績是主要的,還是錯誤是主要的?是保護熱情、鼓勵干勁、乘風破浪,還是潑冷水泄氣?他還說:反冒進的人已經到了和右派差不多的邊緣,隻剩了五十米。反冒進就是泄了六億人民的勁,反冒進傷了許多人的心。可見毛澤東批判反冒進,口氣中十分嚴厲的,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時期,給反冒進的同志上的“綱”是很高的,戴的帽子是很大的。

毛澤東在南寧會議上一連發表三次講話,矛頭指向國務院、特別是指向主管經濟工作的陳雲,集中批反冒進,同時強調他在八屆二中全會上提出的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是絕對的觀點。

在南寧會議上,與會者都在猜測:毛澤東批判的鋒芒主要是對著誰的?當時參加會議的薄一波回憶說:“當時大家心裡在納悶,這到底是批評誰?少奇同志說:主席的批評是針對管經濟工作的幾個人的。一月十七日晚上,毛主席約富春、先念同志和我談話,明確講到批評主要是對陳雲同志的。”(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修訂本下卷662頁)此后,毛澤東抓住反冒進問題連續批。他把1956年6月20日的那篇關於反冒進的《人民日報》社論找來,在會上念一段批一段,還說:這篇社論是針對誰的?是針對我的《高潮》序言提出批評。社論提出的方針對社會主義建設不利,沒有想到造成這樣反冒進的空氣挫傷了積極性。這是沒有料到的。

陳雲沒有出席杭州會議和南寧會議,不知道會議的情況,因此,他也無法表示自己的意見。在南寧會議上,劉少奇、周恩來做了自我批評,承擔了責任。這樣,毛澤東也就沒有再進一步追究反冒進的責任,但他對於堅決主張反冒進的陳雲,明顯表現出了不信任。

由於毛澤東多次批判反冒進,並且陳雲后來也在與柯慶施、周恩來等交談中得知了毛澤東批反冒進主要是指向他的,於是他不得不做檢查。在1958年2月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陳雲檢討了自己反冒進中的錯誤,並表示,對反冒進中的財貿工作的錯誤,自己負主要責任。陳雲在他的檢討性發言中,還違心地承認:自己在向毛主席和黨中央匯報工作時,有“傾盆大雨”、“本本主義”現象。毛澤東在陳雲的檢討性發言中插話,不點名但實際上是針對陳雲批評說:“反冒進的同志跟右派相距不遠了,大概五十米遠。”毛澤東還說:反冒進的同志不讓政治局和他本人參與設計五年計劃和年度計劃,總是讓他“強迫簽字”,“事實上是一種封鎖”(史料見《陳雲年譜》中冊410頁)。不能不說,毛澤東對陳雲的這些批評,是相當嚴厲的。在會上,毛澤東還說,這次批反冒進,“是中央內部的整風”。此時,毛澤東已經開始發動大躍進了。這次會議不久召開的一屆人大五次會議,實際上就是大躍進的動員大會。會上,確定了1958年的躍進指標。陳雲在心裡對這些高指標是不贊成的。毛澤東心裡也明白,陳雲對大躍進是有看法的,更知道陳雲關於經濟工作的觀點與自己是不同的,但他也顧不上與陳雲交換意見了,他設想:要通過批判反冒進,來開大躍進之路。而且當時全國的局面是:全面開動宣傳機器,反右傾、鼓干勁,毛澤東也以極大的熱情,推動大躍進高潮的到來。

雖然陳雲違心地做了檢討,但事情並沒有完。毛澤東在此后仍然連續批反冒進,並且把冒進當作正面口號來提。他當時就說過這樣的話:“我贊成這個冒進。這個冒進好嘛!”“今年下半年,你們就會看到,要有一個大冒進就是了。”他針對陳雲說:“以后反冒進這個口號不要提,反右傾保守的口號要提。反冒進這個口號不好,吃虧,打擊群眾。”1958年3月,中央在成都召開會議(史稱“成都會議”)。毛澤東在會上繼續批判反冒進,而且這次批判的話說的更重了,他把反冒進和不反冒進,提到了反馬克思主義還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高度。他說:“兩種方法的比較,一種是馬克思主義的‘冒進’,一種是非馬克思主義的反冒進。究竟採取哪一種?我看應採取‘冒進’。很多問題都可以這樣提。”陳雲出席了這次會議,並且在會上再次作了檢討。毛澤東在1958年2月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說過:反冒進,是大家都在正確路線下,在個別問題上的意見不一致。毛澤東為反冒進做了這樣的定性,使陳雲等主張反冒進的人在政治上得到了解脫,沒有受到政治上的追究,陳雲仍然在中央主抓經濟和財政工作,但毛澤東明顯表現出了對陳雲的冷落。此后,凡做出重大經濟決策,毛澤東不太聽陳雲的意見了,甚至毛澤東見陳雲也很少了。在1958年召開的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陳雲不得不又一次就反冒進問題作檢討。毛澤東在陳雲事先送給他看的檢討稿中加了這樣的話:財經工作的方針、路線及大的政策問題,都應經過中央和各級黨委做出決定﹔在執行決定時,可以用座談會、辯論會、大字報的辦法。毛澤東加寫這段話,明顯是對過去陳雲工作的一種批評,也表明,毛澤東今后對財經工作要收權了。

這一時期,陳雲雖然參加中央的重大活動,但他的話毛澤東再也聽不進去了。而在全黨和全國人民頭腦都發熱的情況下,陳雲也不能再講話了,他隻能沉默,而且還不得不經常就反冒進問題違心地檢討。當時黨內一些思想上“左”的人甚至背地裡稱陳雲為“老右”。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思瑤、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